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2.1 企业知识的一般观点 | 第10-13页 |
1.2.2 企业知识管理的一般观点 | 第13-16页 |
1.2.3 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式 | 第16-17页 |
1.2.4 对上述文献的简要评价 | 第17-18页 |
1.3 论文的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18-19页 |
1.3.1 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 | 第18页 |
1.3.2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企业知识与企业知识管理的一般分析 | 第19-33页 |
2.1 企业知识的一般理论与分析 | 第19-25页 |
2.1.1 企业知识的含义及本质分析 | 第19-21页 |
2.1.2 企业知识的分类 | 第21-23页 |
2.1.3 企业知识的存在形式 | 第23-25页 |
2.2 企业知识管理的一般理论与分析 | 第25-33页 |
2.2.1 企业知识管理的含义与本质 | 第25-26页 |
2.2.2 企业知识管理的要素与职能 | 第26-28页 |
2.2.3 企业知识管理的对象 | 第28-29页 |
2.2.4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 | 第29-30页 |
2.2.5 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 | 第30-33页 |
第3章 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模式 | 第33-42页 |
3.1 代表性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分析 | 第33-35页 |
3.1.1 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分析 | 第33-34页 |
3.1.2 基于知识创造与转化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分析 | 第34-35页 |
3.2 企业知识管理基本模式的划分 | 第35-38页 |
3.2.1 以显性知识为核心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 | 第36页 |
3.2.2 以隐性知识为核心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 | 第36-37页 |
3.2.3 以显性-隐性知识转化为核心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 | 第37-38页 |
3.3 三种企业知识管理基本模式的异同 | 第38-40页 |
3.3.1 三种企业知识管理基本模式的统一性 | 第38-39页 |
3.3.2 三种企业知识管理基本模式的差异性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企业知识管理对中国企业的意义 | 第42-50页 |
4.1 中国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 第42-44页 |
4.1.1 知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 第42-43页 |
4.1.2 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能力 | 第43页 |
4.1.3 提高知识管理水平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 | 第43-44页 |
4.2 中国企业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4.2.1 隐性知识的管理缺失 | 第44-45页 |
4.2.2 企业知识管理模式落后 | 第45-46页 |
4.3 中国企业提高知识管理水平的对策 | 第46-50页 |
4.3.1 实行隐性知识管理战略 | 第46-47页 |
4.3.2 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 | 第47-5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0-52页 |
5.1 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5.1.1 企业知识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对企业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 | 第50页 |
5.1.2 企业知识与企业知识管理的本质分析是正确划分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途径 | 第50-51页 |
5.1.3 企业知识本质、分类和存在形式是正确划分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依据 | 第51页 |
5.1.4 用辩证统一的方法看待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选择问题 | 第51页 |
5.2 研究不足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