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订单农业运行机制的法律分析 |
|
论文目录 |
|
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2-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导论 | 第15-40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订单农业定义审视 | 第15-19页 | 第二节 研究背景 | 第19-23页 | 一、国外订单农业 | 第20-21页 | 二、订单农业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 第21-23页 |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意义 | 第23-2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23-27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29页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29-34页 | 一、关于订单农业的存在价值研究 | 第29-30页 | 二、关于订单农业的问题研究 | 第30-32页 | 三、关于订单农业的对策研究 | 第32-34页 | 第五节 研究角度、方法与思路框架 | 第34-37页 | 一、角度的变换与方法的选择 | 第34-35页 | 二、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35-37页 | 第六节 研究难点与可能的创新 | 第37-40页 | 一、研究难点 | 第37-38页 | 二、研究可能的创新 | 第38-40页 | 第一章 法与经济:订单农业运行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40-53页 | 第一节 法与经济学的价值追求与思维方式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法律之经济本质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法律分析方法略论 | 第43-48页 | 一、法律思维及其程式 | 第44-45页 | 二、法律分析的基本元素 | 第45-46页 | 三、法律分析的方法 | 第46-48页 | 四、法律分析的参照系与衡量尺度 | 第48页 | 第四节 经济学相关理论概述 | 第48-53页 | 一、新制度经济学 | 第49-50页 | 二、法律经济学 | 第50-51页 | 三、契约经济学 | 第51-52页 | 四、博弈论 | 第52-53页 | 第二章 订单农业合同的法律属性 | 第53-68页 | 第一节 订单、契约、合同与法律 | 第53-55页 | 第二节 订单农业合同的民事法律性 | 第55-61页 | 一、订单农业合同的法律特征 | 第56-59页 | 二、与相关合同的比较 | 第59-61页 | 第三节 订单农业合同在合同法律中的归属 | 第61-68页 | 一、一般归属 | 第61-63页 | 二、在合同法规范中的归属 | 第63-68页 | 第三章 订单农业参与主体的法律分析 | 第68-86页 | 第一节 订单农业参与主体的法律特性 | 第68-73页 | 一、农户 | 第68-69页 | 二、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 | 第69-70页 | 三、乡镇政府 | 第70-71页 | 四、龙头企业 | 第71-73页 | 第二节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规制问题 | 第73-81页 |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一般分析 | 第74-76页 |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规制的现状透视 | 第76-77页 | 三、建立法律规范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 第77-81页 | 第三节 订单农业参与主体间的联结与法律关系 | 第81-86页 | 一、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结网络 | 第81-83页 | 二、参与主体间的法律关系 | 第83-86页 | 第四章 订单农业参与主体的法律“锁定” | 第86-105页 | 第一节 合同形式、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 | 第86-90页 | 一、合同形式 | 第86-89页 | 二、合同形式与合同成立 | 第89页 | 三、合同生效 | 第89-90页 | 第二节 法律锁定第一步:合同的成立 | 第90-96页 | 一、订单农业合同订约主体 | 第90页 | 二、订单农业合同的主要条款 | 第90-93页 | 三、订约主体的合意 | 第93-96页 | 第三节 法律锁定第二步:合同的生效 | 第96-101页 | 一、法律对合同生效的判断标准 | 第97页 | 二、影响订单农业合同生效的因素分析 | 第97-100页 | 三、订单农业中的代理权与效力待定合同 | 第100-101页 | 第四节 未予锁定的法律后果:订单农业中缔约过失责任分析 | 第101-105页 | 一、缔约过失责任 | 第101页 | 二、订单农业中的缔约过失 | 第101-103页 | 三、专用性投资与信赖利益损失 | 第103-105页 | 第五章 订单农业合同的不完全性与履行(一) | 第105-125页 | 第一节 合同不完全性:经济与法律的分析 | 第105-112页 | 一、经济理论的阐释 | 第105-107页 | 二、法律的角度以及与经济学的分歧 | 第107-108页 | 三、不完全合同的形态 | 第108-110页 | 四、不完全合同的完善与履行 | 第110-112页 | 第二节 “注定”不完全的订单农业合同 | 第112-117页 | 第三节 不完全订单农业合同的法律履行机制 | 第117-125页 | 一、静态性订单农业不完全合同的法律履行机制 | 第117-122页 | 二、动态性订单农业不完全合同的法律履行机制。 | 第122-125页 | 第六章 订单农业合同的不完全性与履行(二) | 第125-151页 | 第一节 不完全订单农业合同的自我履行机制 | 第125-130页 | 一、不完全合同的自我履行机制 | 第125-127页 | 二、不完全订单农业合同的自我履行机制 | 第127-129页 | 三、结语 | 第129-130页 | 第二节 不完全订单农业合同的制度性弥补 | 第130-134页 | 一、合同范本制度 | 第130-132页 | 二、格式合同制度 | 第132-133页 | 三、合同的再协商制度 | 第133-134页 | 第三节 不完全订单农业合同与履约风险管理 | 第134-142页 | 一、订单农业的履约风险与管理 | 第135-136页 | 二、订单农业的履约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 第136-141页 | 三、结语 | 第141-142页 | 第四节 不完全合同下农户的自我保护性履约:贝叶斯推断模型 | 第142-151页 | 第七章 订单农业中弱势生产者(农民)的保护:美国实践与借鉴 | 第151-163页 | 第一节 美国订单农业现状 | 第151-152页 | 第二节 美国对生产者(农民)保护的立法实践 | 第152-159页 | 一、《生产者保护法》(PPA,2000)的立法背景 | 第153-154页 | 二、《生产者保护法》(PPA,2000)的主要内容 | 第154-159页 | 第三节 对我国保护弱势农民之启示 | 第159-163页 | 一、我国对弱势农民的保护 | 第159-161页 | 二、美国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161-163页 | 第八章 违约与救济:订单农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 第163-197页 | 第一节 履约与违约:博弈论观点 | 第163-171页 | 一、基于农户层面上的履约与违约行为的博弈分析 | 第164-166页 | 二、基于企业层面上的履约与违约行为的博弈分析 | 第166-168页 | 三、基于企业与农户双层面的履约与违约的博弈分析 | 第168-171页 | 第二节 订单农业的违约形态与违约责任和救济 | 第171-177页 | 一、订单农业的违约形态 | 第171-173页 | 二、订单农业的违约责任形式 | 第173-175页 | 三、订单农业典型违约形态的救济 | 第175-177页 | 第三节 效率违约理论与订单农业 | 第177-181页 | 一、效率违约理论 | 第177-179页 | 二、订单农业与效率违约理论 | 第179-181页 | 第四节 合同纠纷解决机制:ADR与诉讼 | 第181-186页 | 一、合同纠纷解决机制 | 第181-182页 | 二、诉讼与ADR解决模式 | 第182-184页 | 三、诉讼与ADR模式的替代与互动 | 第184-186页 | 第五节 订单农业合同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化 | 第186-197页 | 一、影响“解纷”机制效果的因素分析 | 第187-190页 | 二、“解纷”机制的个体优化 | 第190-194页 | 三、纠纷解决模式的组合 | 第194-197页 | 第九章 结语 | 第197-204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97-202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197-200页 | 二、若干政策建议 | 第200-20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不足与展望 | 第202-204页 | 参考文献 | 第204-215页 | 致谢:怀着感恩的心情生活 | 第215-216页 |
|
|
|
|
论文编号BS1232511,这篇论文共216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75.6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08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