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8页 |
第1章 苏云金杆菌的几丁质酶检测及其对苏云金杆菌菌株菌株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研究 | 第18-32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1.1.1 材料 | 第18-19页 |
1.1.2 方法 | 第19-23页 |
1.2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1.3 小结与讨论 | 第30-32页 |
1.3.1 苏云金杆菌中的几丁质酶活性检测 | 第30页 |
1.3.2 产几丁质酶的苏云金杆菌对高毒株的增效活性 | 第30-31页 |
1.3.3 苏云金杆菌的几丁质酶与Ha SNPV的几丁质酶的同源性分析 | 第31-32页 |
第2章 蜡状芽孢杆菌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增效途径研究 | 第32-4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2.1.1 材料 | 第32页 |
2.1.2 方法 | 第32-3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4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44-47页 |
2.3.1 对DL5789有增效活性的蜡状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增效因子 | 第44页 |
2.3.2 Ym2102与DL5789混合发酵的可能机理探讨 | 第44页 |
2.3.3 混合发酵对毒效稳定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2.3.4 混合发酵增效效果与虫龄及虫种的关系 | 第45页 |
2.3.5 拮抗作用与几丁质酶以及菌种的可能关系 | 第45页 |
2.3.6 混合发酵增效技术的优点 | 第45-47页 |
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发表文章及申报专利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