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行能力视角下武陵山区贫困与减贫措施分析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一、绪论 | 第11-1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1. 样本的选择 | 第16-17页 | 2. 研究资料 | 第17页 | 3.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二、国内外贫困理论研究 | 第19-26页 | (一) 关于贫困的概念 | 第19-21页 | 1. “资源要素”说 | 第19页 | 2. “机会贫困说”和“社会排斥说” | 第19-20页 | 3. “贫困文化”说 | 第20页 | 4. “能力贫困”说 | 第20-21页 | (二) 可行能力:贫困研究的新视野 | 第21-24页 | 1. 贫困是可行能力的剥夺 | 第21页 | 2. 功能性活动与可行能力的联系与区别 | 第21-22页 | 3. 运用可行能力分析贫困的合理性 | 第22-24页 | (三) 可行能力提高依赖于社会制度和政府的作用 | 第24-26页 | 三、可行能力视野中的武陵山区贫困分析 | 第26-36页 | (一) 武陵山区基本情况介绍 | 第26-27页 | (二) 贫困人口可行能力分析 | 第27-36页 | 1. 贫困人口生存可行能力较差 | 第27-30页 | 2. 贫困人口的生产可行能力差 | 第30-33页 | 3. 贫困人口发展可行能力差 | 第33-36页 | 四、可行能力为导向的武陵山区减贫行动 | 第36-47页 | (一) 旨在增加收入的输血式救济扶贫 | 第36-40页 | 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36-38页 | 2. 农业生产上的各种补贴政策 | 第38-39页 | 3. 教育上的“两免一补”政策 | 第39-40页 | 4. 发生自然灾害时的灾害补贴 | 第40页 | (二) 旨在增强生存可行能力的生存环境改善 | 第40-43页 | 1. 全面改善贫困村庄面貌的整村推进, | 第40-41页 | 2. 脱离恶劣生存环境的异地搬迁 | 第41页 | 3. 鼓励大众参与改善本地生存条件的以工代赈 | 第41-42页 | 4. 保证农民有病能医的农村新合疗 | 第42-43页 | (三) 旨在扩展生产可行能力的产业化扶贫和雨露计划扶贫 | 第43-44页 | 1. 产业化扶贫,为农业生产创造条件 | 第43-44页 | 2. 开展雨露计划扶贫,增加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 | 第44页 | (四) 贫困问题依然严峻 | 第44-47页 | 1. 接受教育的依然能力较低,落后观念依旧存在 | 第45-46页 | 2. 农业生产中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缺乏 | 第46-47页 | 五、小结 | 第47-49页 | (一) 全方位培养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 | 第47页 | (二) 当前政府需成为扶贫的主导力量 | 第47-48页 | (三) 减贫理念应结合当地的自然优势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