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57页 |
·工作背景和意义 | 第17-20页 |
·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 | 第20-31页 |
·LDH的组成和结构 | 第20-21页 |
·LDH的合成 | 第21-26页 |
·LDH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LDH分散体系 | 第29-31页 |
·纳米晶体生长机(Nanocrystal growth mechanism) | 第31-35页 |
·液晶(Liquid crystals) | 第35-55页 |
·液晶简介 | 第35-38页 |
·液晶的定义 | 第35-36页 |
·液晶的多形性 | 第36-37页 |
·液晶的向错与织构 | 第37-38页 |
·相变理论 | 第38-42页 |
·Onsager液晶相变理论 | 第38-39页 |
·胶体中的相变理论 | 第39-42页 |
·无机溶致液晶 | 第42-50页 |
·棒状粒子分散体系无机溶致液晶 | 第43-44页 |
·片状粒子分散体系无机溶致液晶 | 第44-48页 |
·无机溶致液晶的电光效应 | 第48-50页 |
·胶体粒子-非吸附型聚合物分散体系的空缺稳定性 | 第50-51页 |
·胶体粒子-非吸附型聚合物分散体系的液晶相行为 | 第51-55页 |
·棒状粒子-聚合物分散体系液晶相行为 | 第52-53页 |
·盘状粒子-聚合物分散体系液晶相行为 | 第53-55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55-57页 |
第二章 LDHs新结晶路线的选择;以无定形纳米粒子为前驱体水热合成Mg-Al LDH胶体分散体系 | 第57-77页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57-58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57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57-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58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58-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76页 |
·宏观观察 | 第60-61页 |
·XRD | 第61-62页 |
·SEM | 第62-63页 |
·TEM和HRTEM | 第63-66页 |
·LDH粒子径轴比(D/L)调节;水热处理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 第66-71页 |
·电解质对LDH粒子生长的影响 | 第71-76页 |
·本章结论 | 第76-77页 |
第三章 粒子间短程引力对Mg-Al LDH胶体分散体系液晶相行为的影响 | 第77-102页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77-78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77-78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78页 |
·Mg-Al LDH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 第78-79页 |
·Mg-Al LDH胶体分散体系的制备 | 第78页 |
·样品形貌和晶体结构分析 | 第78-79页 |
·Mg-Al LDH粒子的Zeta电位及粒度分布 | 第79页 |
·研究方法 | 第79-80页 |
·Mg-Al LDH样品以及PEG/LDH混合体系的配制 | 第79页 |
·Mg-Al LDH样品与PEG/LDH混合体系的比较方法 | 第79页 |
·体系宏观及微观相变观察 | 第79-80页 |
·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研究体系相态 | 第8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0-101页 |
·Mg-Al LDH胶体分散体系 | 第80-85页 |
·LDH粒子形貌与粒径,厚度 | 第80-81页 |
·晶体结构分析 | 第81-82页 |
·粒子的Zeta电位及粒度分布 | 第82-83页 |
·样品的化学组成 | 第83-84页 |
·Mg-Al LDH胶体分散体系液晶相变 | 第84-85页 |
·Mg-Al LDH样品与PEG/LDH混合体系的比较 | 第85-89页 |
·Mg-Al LDH体系中加入PEG前后颗粒形貌,粒径和厚度的对比 | 第85-86页 |
·Mg-Al LDH体系中加入PEG前后样品红外谱图的对比 | 第86-88页 |
·Mg-Al LDH体系中加入PEG前后晶体结构的对比 | 第88-89页 |
·PEG/LDH混合体系 | 第89-101页 |
·体系的宏观液晶相行为 | 第89-94页 |
·液晶相微观织构观察 | 第94-96页 |
·多相共存的机理探讨 | 第96-99页 |
·多相共存的合理性讨论 | 第99-100页 |
·胶体LDH分散体系作为液晶相变模型的优点及应用前景 | 第100-101页 |
·本章结论 | 第101-102页 |
第四章 外加电场对Mg-Al LDH胶体分散体系液晶相行为的影响 | 第102-121页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102-103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02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102-103页 |
·Mg-Al LDH胶体分散体系的制备与表征 | 第103-105页 |
·Mg-Al LDH胶体分散体系的制备 | 第103页 |
·Mg-Al LDH样品的表征 | 第103-105页 |
·粒子形貌与粒径,厚度 | 第103-104页 |
·样品的晶体结构 | 第104-105页 |
·研究方法 | 第105-107页 |
·宏观观察样品中的液晶相 | 第105页 |
·电场实验样品池的制备 | 第105-106页 |
·偏光显微镜观察样品液晶相行为 | 第106页 |
·光学检测系统监测样品液晶相行为 | 第106-10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7-119页 |
·Mg-Al LDH分散体系液晶相变浓度的确定 | 第107-109页 |
·Mg-Al LDH分散体系中向列相液晶的电光效应 | 第109-114页 |
·偏光显微镜观察向列相液晶电光效应 | 第109-112页 |
·光学检测系统监测向列相液晶电光效应 | 第112-114页 |
·Mg-Al LDH分散体系中各向同性相的电光效应 | 第114-117页 |
·偏光显微镜观察各向同性相电光效应 | 第114-115页 |
·光学检测系统监测各向同性相电光效应 | 第115-117页 |
·与五氧化二矾(V_2O_5)体系的对照 | 第117-119页 |
·本章结论 | 第119-121页 |
第五章 以无定形纳米粒子为前驱体水热合成Mg-Al LDH插层纳米复合材料初探 | 第121-141页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121-122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21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121-122页 |
·插层分子的结构式 | 第122页 |
·实验部分 | 第122-124页 |
·以无定形纳米粒子为前驱体制备LDH纳米复合材料 | 第122-123页 |
·无定形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22页 |
·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22-123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123页 |
·以稳定的LDH胶体分散体系为前驱体制备LDH纳米复合材料 | 第123-124页 |
·LDH胶体分散体系的制备 | 第123页 |
·Mg-Al LDH溶胶的改性 | 第123-124页 |
·插入荧光染料分子 | 第1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4-140页 |
·以无定形纳米粒子为前驱体 | 第124-134页 |
·XRD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124-130页 |
·TEM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130-132页 |
·热重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132-134页 |
·以稳定的LDH胶体分散体系为前驱体 | 第134-140页 |
·XRD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134-138页 |
·SEM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138-140页 |
·本章结论 | 第140-141页 |
第六章 本文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141-145页 |
·主要结论 | 第141-142页 |
·创新点 | 第142-143页 |
·展望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63页 |
致谢 | 第163-16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5-167页 |
English Section | 第167-209页 |
Chapter 1: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Colloidal Dispersions of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plates from Amorphous Precipitates;Evidence of a New Crystallization Path | 第167-184页 |
Chapter 2:Multiphase Coexistence in Colloidal Dispersions of Positively Charg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 第184-199页 |
Chapter 3:Electrooptic Effects in the Aqueous Dispersions of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Plates | 第199-20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