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电子政务内网涉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架构设计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2 相关安全信息技术理论与分析 | 第13-28页 | 2.1 操作系统安全 | 第13-16页 | 2.1.1 操作系统类别 | 第13页 | 2.1.2 加固措施及手段 | 第13-16页 | 2.2 数据库安全 | 第16-17页 | 2.2.1 存取管理技术 | 第17页 | 2.2.2 安全管理 | 第17页 | 2.2.3 数据库加密 | 第17页 | 2.3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 第17-19页 | 2.3.1 身份鉴别与控制 | 第18页 | 2.3.2 权限划分 | 第18-19页 | 2.4 安全保密技术使用管理 | 第19-27页 | 2.4.1 防病毒技术 | 第19-20页 | 2.4.2 访问控制技术 | 第20-24页 | 2.4.3 防火墙安全技术 | 第24-25页 | 2.4.4 入侵检测技术 | 第25-26页 | 2.4.5 身份认证系统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防护架构安全需求分析与设计 | 第28-39页 | 3.1 政务内网防护架构设计原则及依据 | 第28-29页 | 3.1.1 设计原则 | 第28页 | 3.1.2 设计依据 | 第28-29页 | 3.2 政务内网防护架构安全需求分析 | 第29-34页 | 3.2.1 信息系统分析 | 第29-30页 | 3.2.2 安全保密风险分析 | 第30-34页 | 3.3 防护方案及安全域设计 | 第34-38页 | 3.3.1 设计重点 | 第34页 | 3.3.2 分域定级 | 第34-35页 | 3.3.3 防护体系设计 | 第35-36页 | 3.3.4 安全保密框架设计 | 第36-37页 | 3.3.5 保护要求调整与确定 | 第37-38页 | 3.4 残留风险控制 | 第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核心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39-73页 | 4.1 用户身份认证设计 | 第39-41页 | 4.1.1 识别方法和途径 | 第39页 | 4.1.2 身份认证模块流程设计 | 第39-40页 | 4.1.3 身份认证模块时序逻辑 | 第40页 | 4.1.4 身份认证程序逻辑框架 | 第40-41页 | 4.2 安全角色权限设计与实现 | 第41-46页 | 4.2.1 设计目的 | 第41页 | 4.2.2 “三员分立”设计理念 | 第41-42页 | 4.2.3 新增账号和授权管理模块设计 | 第42-44页 | 4.2.4 新增用户模块时序逻辑 | 第44-45页 | 4.2.5 新增用户程序设计逻辑框架 | 第45页 | 4.2.6 表示层设计 | 第45-46页 | 4.2.7 业务逻辑层设计 | 第46页 | 4.2.8 持久层设计 | 第46页 | 4.3 防火墙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6-49页 | 4.3.1 防火墙系统设计目的 | 第46-47页 | 4.3.2 部署设计与优势 | 第47-48页 | 4.3.3 与传统防护模型的比较 | 第48-49页 | 4.4 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9-54页 | 4.4.1 入侵检测系统设计目的 | 第49页 | 4.4.2 入侵检测系统组成 | 第49-50页 | 4.4.3 入侵检测系统工作流程 | 第50-51页 | 4.4.4 引入基于对象的虚拟系统 | 第51-53页 | 4.4.5 入侵检测部署方式 | 第53-54页 | 4.5 磁盘及存储系统建设 | 第54-62页 | 4.5.1 存储系统建设 | 第54-57页 | 4.5.2 磁盘阵列设计 | 第57-62页 | 4.6 链路备份 | 第62-68页 | 4.6.1 参数说明 | 第62-63页 | 4.6.2 主备模式 | 第63-66页 | 4.6.3 互备模式 | 第66-68页 | 4.7 容灾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68-71页 | 4.7.1 容灾备份系统设计要求 | 第68-69页 | 4.7.2 电子政务内网容灾系统设计 | 第69-7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5 攻防模拟测试演练 | 第73-79页 | 5.1 环境描述 | 第73-74页 | 5.2 默认口令攻击 | 第74-76页 | 5.2.1 攻击阶段 | 第74页 | 5.2.2 监测阶段 | 第74-76页 | 5.3 恶意代码攻击 | 第76-78页 | 5.3.1 攻击阶段 | 第76页 | 5.3.2 监测阶段 | 第76-78页 | 5.4 处理阶段 | 第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页 | 6.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
|
|
|
论文编号BS4734469,这篇论文共87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0.4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3.5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