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域天然马尾松林碳储量差异研究--以麻江县和雷山县为例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 研究主要难点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1.4.1 难点 | 第17页 | 1.4.2 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9-28页 | 2.1 麻江县概况 | 第19-22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2.1.2 自然概况 | 第19-22页 | 2.2 雷山县概况 | 第22-26页 | 2.2.1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2.2.2 自然概况 | 第22-26页 | 2.3 马尾松林生态学特性及分布特征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数据源及数据处理 | 第28-33页 | 3.1 研究数据的获取 | 第28-31页 | 3.1.1 遥感数据 | 第28页 | 3.1.2 样地数据 | 第28-31页 | 3.1.3 其他数据 | 第31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31-33页 | 3.2.1 乔木层地上部分碳储量 | 第31页 | 3.2.2 乔木层地下部分碳储量 | 第31-32页 | 3.2.3 灌木层、草本层及凋落物层碳储量 | 第32页 | 3.2.4 土壤层碳储量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喀斯特区域天然马尾松林碳储量分布情况 | 第33-40页 | 4.1 土壤层碳储量 | 第33-35页 | 4.2 乔木层碳储量 | 第35-36页 | 4.3 灌木层碳储量 | 第36-37页 | 4.4 草本层碳储量 | 第37页 | 4.5 凋落物层碳储量 | 第37-38页 | 4.6 分龄组碳储量 | 第38-39页 | 4.7 分阶层碳储量 | 第39页 | 4.8 各龄组碳储量增长率 | 第39-40页 | 第五章 非喀斯特区域天然马尾松林碳储量分布情况 | 第40-48页 | 5.1 土壤层碳储量 | 第40-42页 | 5.2 乔木层碳储量 | 第42-43页 | 5.3 灌木层碳储量 | 第43-44页 | 5.4 草本层碳储量 | 第44页 | 5.5 凋落物层碳储量 | 第44-45页 | 5.6 分龄组碳储量 | 第45-46页 | 5.7 分阶层碳储量 | 第46页 | 5.8 各龄组碳储量增长率 | 第46-48页 | 第六章 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域天然马尾松林碳储量分析与对比 | 第48-52页 | 6.1 两区域天然马尾松林同龄组碳储量对比分析 | 第48-50页 | 6.1.1 两区域天然马尾松林同阶层碳储量对比分析 | 第48-49页 | 6.1.2 两区域天然马尾松林碳储量按龄组变化趋势对比分析 | 第49-50页 | 6.2 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域天然马尾松林碳储量差异分布影响因子分析 | 第50-52页 | 6.2.1 乔木层碳储量差异影响因子 | 第50页 | 6.2.2 土壤层碳储量差异影响因子 | 第50页 | 6.2.3 灌木层碳储量差异影响因子 | 第50-51页 | 6.2.4 草本层碳储量差异影响因子 | 第51页 | 6.2.5 凋落物层碳储量差异影响因子 | 第51-5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习成果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
|
|
|
论文编号BS2660021,这篇论文共58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0.3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9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