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补阳还五汤总昔类有效成分群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15-28页 |
1.总苷类有效成分群宏观定量控制方法——差式蒽酮-糖脎比色法的建立 | 第15-20页 |
·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仪器及试药 | 第16-17页 |
·差式蒽酮-糖脎比色法的建立 | 第17-20页 |
·总苷类有效成分群样品的测定 | 第20页 |
2.总苷类有效成分群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20-28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21页 |
·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 第21-23页 |
·供试品的制备 | 第23-24页 |
·补阳还五汤总苷类有效成分群指纹图谱的方法学考察 | 第24-27页 |
·总苷类有效成分群样品的指纹图谱测定 | 第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补阳还五汤总昔类有效成分群及主要昔类成分提取动力 学及迁移规律的研究 | 第28-43页 |
1.基本原理 | 第28-34页 |
·问题分析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参数的测定及计算 | 第30-33页 |
·最佳提取时间t_(max)、最大浓度c_(2,max)、最大提取率P及相应损失率D的定义与计算 | 第33-34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34页 |
·总苷类有效成分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 第34页 |
·总苷类有效成分群含量测定方法 | 第34页 |
·不同时间样品液的采集 | 第34-35页 |
·细胞室、质外体室、溶液室体积的测定 | 第35页 |
·分配系数ρ_2的测定及ρ_1的计算 | 第35页 |
3.结果 | 第35-41页 |
·药材原生质室、质外体室、溶液室体积测定 | 第35-36页 |
·分配系数ρ_2测定及ρ_1的计算 | 第36页 |
·全方药材样品中总苷类有效成分群及三种主要苷类成分的含量 | 第36页 |
·不同时间点样品中补阳还五汤总苷类有效成分群及主要苷类成分的含量变化 | 第36-39页 |
·曲线拟合 | 第39-40页 |
·参数计算 | 第40-41页 |
4.讨论 | 第41-43页 |
第三章 补阳还五汤总苷类有效成分群介电需量及最宜提取分离溶媒的选择 | 第43-61页 |
1、实验原理 | 第43-47页 |
·溶剂的介电常数与溶质溶解度的关系 | 第43-46页 |
·复合溶剂的介电常数 | 第46-47页 |
2.补阳还五汤全方溶度峰及介电需量的研究 | 第47-52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结果及数据处理 | 第49-52页 |
3.补阳还五汤总苷类有效成分群溶度峰及介电需量的研究 | 第52-56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结果及数据处理 | 第54-56页 |
4、讨论 | 第56-61页 |
·补阳还五汤全方溶度峰及介电需量的研究 | 第56-59页 |
·补阳还五汤总苷类有效成分群溶度峰及介电需量的研究 | 第59-61页 |
第四章 补阳还五汤总苷类有效成分群定位定量柱层析行为及迁移规律的研究 | 第61-75页 |
1.基本原理 | 第61-64页 |
2.仪器、材料和方法 | 第64-67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64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64页 |
·根据色谱理论及Hildebrand-Scatchard正规溶液方程设定各工艺参数 | 第64-65页 |
·补阳还五汤总苷类有效成分群定位、定量层析行为实验: | 第65-67页 |
·总苷类有效成分群的定量测定 | 第67页 |
3.结果及数据处理 | 第67-73页 |
·漏点质量浓度的考察 | 第67-68页 |
·最优流速的测定 | 第68-73页 |
4.讨论 | 第73-75页 |
·最优流速的测算 | 第73页 |
·总苷类有效成分群迁移规律的研究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92页 |
附录1:综述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提取与分离的研究进展 | 第8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附录2: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