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相关研究资料综述 | 第9-15页 | 三、研究的方法、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一章 自主创新的内涵、过程及内在机理分析 | 第17-26页 | ·自主创新的概念及其内涵 | 第17-19页 | ·自主创新的概念 | 第17-18页 | ·自主创新的内涵 | 第18-19页 | ·自主创新的特征 | 第19页 | ·自主创新运行过程分析 | 第19-23页 | ·基于研究与发展的自主创新一般过程 | 第20-21页 | ·基于技术集成的自主创新过程 | 第21-22页 | ·基于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过程 | 第22-23页 | ·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 | 第23-26页 | ·自主创新能力的含义 | 第23页 | ·国家(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 | 第23-25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自主创新体系及其主体定位 | 第26-35页 | ·国家(区域)创新体系与自主创新体系 | 第26-29页 | ·国家创新体系 | 第26-27页 | ·区域创新体系 | 第27-28页 | ·自主创新体系的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自主创新体系的内涵、结构和功能 | 第29-31页 | ·自主创新体系的内涵 | 第29页 | ·自主创新体系的要素 | 第29-30页 | ·自主创新体系的功能 | 第30-31页 | ·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定位 | 第31-35页 |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 | 第31-32页 | ·高校与科研机构——知识创新主体 | 第32页 | ·创新服务机构——创新活动服务主体 | 第32-33页 | ·政府——制度创新主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创新型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政府行为比较分析 | 第35-41页 | ·典型创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 | 第35-37页 | ·高效的美国国家创新体系 | 第35-36页 | ·官民共建的日本创新体系 | 第36页 | ·后来居上的韩国创新体系 | 第36-37页 | ·典型创新型国家的政府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 第37-40页 | ·美国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 第37-38页 | ·日本政府的“技术立国”战略 | 第38-39页 | ·韩国政府的技术创新战略 | 第39-40页 | ·典型创新型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的行为给我国的启示 | 第40-41页 | ·加强宏观规划指导,制定科学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 | 第40-41页 | ·促进创新体系中主体的沟通和协调 | 第41页 | ·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投入 | 第41页 | ·促进创新体系的信息流动 | 第41页 | 第四章 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政府行为案例分析——以江苏省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例 | 第41-53页 | ·江苏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特征分析 | 第42-48页 | ·江苏省自主创新能力总体状况分析 | 第42-43页 | ·江苏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成就分析 | 第43-44页 | ·江苏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问题分析 | 第44-48页 | ·江苏政府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中作用分析 | 第48-49页 | ·构建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框架 | 第48页 |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 | 第48页 | ·积极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第48-49页 |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 第49页 | ·加强江苏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 | 第49-53页 | ·规划江苏自主创新发展战略 | 第50-51页 | ·推进企业成为自主技术创新的主体 | 第51页 | ·建设高素质自主创新人才队伍 | 第51-52页 | ·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构建我国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政府行为错位及成因分析 | 第53-68页 | ·政府在构建创新体系中行为的理论基础 | 第53-59页 | ·市场失灵理论 | 第53-54页 |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 第54-57页 | ·三重螺旋理论 | 第57-58页 | ·创新网络理论 | 第58-59页 | ·当前我国自主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59-64页 | ·自主创新体系对科技的支撑能力弱 | 第60页 | ·企业没有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主体 | 第60-61页 | ·自主创新体系整合的效率过低 | 第61-62页 | ·服务创新组织发展不足 | 第62页 | ·自主创新建设缺乏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 | 第62-64页 | ·政府在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中的错位原因分析 | 第64-68页 | ·对自主创新认识的滞后和不足 | 第64-65页 | ·科技管理体制制约自主创新 | 第65页 | ·自主创新中的引进创新落后 | 第65-66页 | ·科技投入偏低,科技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 第66-68页 | 第六章 政府在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中行为定位 | 第68-75页 | ·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 第68-70页 | ·构筑自主创新战略规划 | 第68页 | ·通过重大工程建设带动集成创新 | 第68-69页 | ·完善自主创新法律环境 | 第69页 | ·通过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 | 第69页 | ·培养和吸引各类创新人才 | 第69-70页 | ·把知识产权战略纳入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 第70页 | ·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 第70-71页 | ·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 第70-71页 | ·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 第71页 | ·建立高水平的企业研发机构 | 第71页 |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知识创新中的中坚作用 | 第71-73页 | ·继续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改革 | 第71-72页 | ·全面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 第72页 |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 第72-73页 | ·要把引进技术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 | 第73页 | ·增加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投入 | 第73页 | ·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联合引进 | 第73页 | ·对各种引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 | 第73页 | ·加强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沟通和协调 | 第73-74页 | ·加大自主创新资金支持 | 第74-75页 | 结束语 | 第75-7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
|
|
论文编号BS1211027,这篇论文共81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8.3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0.5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