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6页 |
1.1 马铃薯甲虫概述 | 第16页 |
1.2 昆虫的必需氨基酸 | 第16-18页 |
1.3 生物体对生蛋白质氨基酸的转运或生物合成的选择 | 第18-19页 |
1.4 膜电位的维持:Na/K-ATPase和NHE/H~+V-ATPase | 第19-20页 |
1.5 囊泡型ATPase的功能及组成结构 | 第20-22页 |
1.5.0 囊泡型H~+-ATPase的功能 | 第20页 |
1.5.1 囊泡型H~+-ATPase的组成结构 | 第20-21页 |
1.5.2 敲除囊泡型H~+-ATPase对昆虫的影响 | 第21页 |
1.5.3 化学农药对囊泡型H~+-ATPase的调控 | 第21-22页 |
1.6 氨基酸转运载体概述 | 第22-25页 |
1.6.1 SLC6家族氨基酸转运载体 | 第23-24页 |
1.6.2 沉默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对生物的影响 | 第24-25页 |
1.6.3 氨基酸转运载体对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25页 |
1.7 IIS信号通路 | 第25-30页 |
1.7.1 类胰岛素 | 第26-27页 |
1.7.2 胰岛素受体 | 第27-28页 |
1.7.3 胰岛素受体底物 | 第28页 |
1.7.4 Ras-MAPK信号途径 | 第28页 |
1.7.5 PI3K/PK信号途径 | 第28-29页 |
1.7.6 IIS的重要下游信号分子 | 第29-30页 |
1.7.7 IIS与其它信号通路的交叉对话 | 第30页 |
1.8 碱性螺旋-环-螺旋超家族 | 第30-32页 |
1.8.1 结构特征 | 第30-31页 |
1.8.2 成员 | 第31页 |
1.8.3 类群 | 第31-32页 |
1.9 IIS调控蜕皮激素(MH)的合成 | 第32-33页 |
1.10 IIS调控保幼激素的合成 | 第33页 |
1.11 IIS/JH和IIS/MH的交叉对话 | 第33页 |
1.1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3-36页 |
第二章 营养信号通路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 第36-84页 |
2.1 材料及方法 | 第37-53页 |
2.1.1 马铃薯甲虫的饲养及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2.1.2 目的基因的获取 | 第38页 |
2.1.3 马铃薯甲虫总RNA的提取 | 第38-39页 |
2.1.4 cDNA第一链合成 | 第39-40页 |
2.1.5 引物设计 | 第40-45页 |
2.1.6 PCR扩增马铃薯甲虫的基因片段 | 第45-46页 |
2.1.7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 | 第46-47页 |
2.1.8 质粒载体的连接反应 | 第47页 |
2.1.9 转化反应和细菌培养 | 第47-48页 |
2.1.10 单克隆的挑取和菌株扩大培养 | 第48页 |
2.1.11 质粒的提取和酶切检测 | 第48-49页 |
2.1.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9-50页 |
2.1.13 dsRNA合成 | 第50页 |
2.1.14 喂食dsRNA的生物测定 | 第50-51页 |
2.1.15 20E与JH的定量分析 | 第51页 |
2.1.1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51-53页 |
2.1.17 统计分析 | 第5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53-81页 |
2.2.1 马铃薯甲虫bHLH成员 | 第53-57页 |
2.2.2 bHLH直系同源的分析鉴定 | 第57-61页 |
2.2.3 昆虫bHLH家族成员的比较 | 第61-62页 |
2.2.4 马铃薯甲虫类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2-69页 |
2.2.5 5个LdILP的表达模式 | 第69-72页 |
2.2.6 取食dsLdILP2影响化蛹及羽化过程 | 第72-73页 |
2.2.7 取食dsLdILP2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73-78页 |
2.2.8 取食dsLdILP2对保幼激素信号的影响 | 第78-80页 |
2.2.9 取食dsLdILP2抑制20E信号通路 | 第80-81页 |
2.3 讨论 | 第81-84页 |
第三章 RNA干扰LdATPaseE影响马铃薯甲虫蜕皮的分子机理 | 第84-112页 |
3.1 材料及方法 | 第85-89页 |
3.1.1 马铃薯甲虫的饲养及实验材料处理 | 第85页 |
3.1.2 目的基因的获取 | 第85页 |
3.1.3 分子克隆和dsRNA合成 | 第85-86页 |
3.1.4 生物测定 | 第86-88页 |
3.1.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88-89页 |
3.1.6 统计分析 | 第8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89-109页 |
3.2.1 LdATPaseE的克隆 | 第89-92页 |
3.2.2 LdATPaseE在不同组织与不同发育期的表达谱 | 第92-94页 |
3.2.3 20E抑制LdATPaseE的表达 | 第94-95页 |
3.2.4 JH不参与调控LdATPaseE的表达 | 第95-97页 |
3.2.5 dsLdATPaseE对2龄幼虫取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 第97-98页 |
3.2.6 取食1、2或3天dsLdATPaseE对四龄幼虫的效果相似 | 第98-101页 |
3.2.7 dsLdATPaseE的剂量效应 | 第101-104页 |
3.2.8 取食dsLdATPaseE对IIS、20E和JH信号途径的影响 | 第104-107页 |
3.2.9 吡丙醚对LdATPaseE被沉默幼虫的补偿作用 | 第107-109页 |
3.3 讨论 | 第109-112页 |
第四章 敲低营养型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LdNAT1影响IIS通路 | 第112-136页 |
4.1 材料及方法 | 第113-116页 |
4.1.1 马铃薯甲虫的饲养及实验材料处理 | 第113页 |
4.1.2 目标基因的获得 | 第113页 |
4.1.3 分子克隆和dsRNA合成 | 第113-114页 |
4.1.4 生物测定 | 第114-115页 |
4.1.5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 第115-116页 |
4.1.6 qRT-PCR | 第116页 |
4.1.7 统计分析 | 第11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116-130页 |
4.2.1 氨基酸转运载体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116-118页 |
4.2.2 LdNAT1的表达方式 | 第118-119页 |
4.2.3 20E抑制LdNAT1的表达 | 第119-121页 |
4.2.4 保幼激素激活LdNAT1的表达 | 第121页 |
4.2.5 敲低LdNAT1影响多种氨基酸的吸收 | 第121-128页 |
4.2.6 敲低LdNAT1抑制幼虫生长并影响化蛹 | 第128页 |
4.2.7 敲低LdNAT1扰乱IIS,JH和20E信号通路 | 第128-130页 |
4.3 讨论 | 第130-136页 |
4.3.1 LdNAT1的组织表达 | 第130-131页 |
4.3.2 20E高峰抑制而JH激发LdNAT1的表达 | 第131-132页 |
4.3.3 LdNAT1吸收必需氨基酸 | 第132-133页 |
4.3.4 敲低LdNAT1引起的负面效果 | 第133-136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36-140页 |
全文总结 | 第136-137页 |
展望 | 第137-140页 |
1. 研究IIS通路与JH和20E交叉对话的机制 | 第137页 |
2. 研究马铃薯甲虫易受RNAi影响的机制 | 第137-138页 |
3. 研究RNAi以菌液为基础的应用推广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64页 |
致谢 | 第164-16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 第166-16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