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同稻作模式稻田碳固定、碳排放和土壤有机碳变化机制研究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中英文专用名词缩略表 | 第17-18页 | 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第18-41页 | ·研究背景 | 第18-39页 | ·农田碳循环过程综述 | 第18-19页 | ·农田作物碳固定及其向土壤的输入 | 第19-23页 | ·农田土壤碳的排放 | 第23-31页 | ·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 | 第31-36页 | ·我国水稻栽培模式的发展 | 第36-3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9-41页 |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41-47页 | ·研究内容 | 第41页 | ·技术路线 | 第41页 | ·田间试验设计及管理 | 第41-43页 | ·试验地点和土壤 | 第41-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2-43页 | ·试验设计 | 第43页 | ·田间管理 | 第43页 | ·田间采样及项目测定方法 | 第43-46页 | ·田间采样 | 第43-44页 | ·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测定 | 第44页 | ·土壤CH_4、CO_2排放的测定 | 第44-45页 |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 第45-46页 | ·土壤其它理化因子的测定 | 第46页 | ·稻田碳固定的测定 | 第46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6-47页 | 3 稻鸭共作、节水灌溉对水稻植株碳固定的影响 | 第47-64页 | ·水稻生育期和产量 | 第47-48页 | ·水稻生育时期 | 第47-48页 | ·水稻产量 | 第48页 | ·水稻地上部分表观净生物量 | 第48-53页 | ·水稻不同器官表观净生物量动态及其分配比例 | 第48-52页 |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表观净生物量及其分配 | 第52-53页 | ·水稻地上部分表观净固碳量 | 第53-59页 | ·水稻不同器官的含碳量 | 第53-54页 | ·水稻不同器官表观净固碳量动态及其分配比例 | 第54-57页 |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表观净固碳量及其分配 | 第57-59页 |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吸收的CO_2量 | 第59页 | ·水稻地下部分向土壤输入的有机碳量 | 第59-61页 | ·讨论 | 第61-62页 | ·水稻植株固碳量 | 第61页 | ·水稻碳固定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61-62页 | ·水稻植株碳固定对土壤碳输入的影响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4 不同稻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组分动态规律 | 第64-96页 | ·土壤总有机碳 | 第65-67页 |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及其有效率 | 第67-71页 |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动态 | 第67-69页 |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率(DOC/TOC)的变化 | 第69-70页 |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及其有效率的变异来源分析 | 第70-71页 | ·土壤易氧化态有机碳及其有效率的变化 | 第71-75页 | ·土壤易氧化态有机碳(ROC)动态 | 第71-74页 | ·土壤易氧化态有机碳有效率(ROC/TOC)动态 | 第74-75页 | ·土壤易氧化态有机碳及其有效率的变异来源分析 | 第75页 | ·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量商的动态 | 第75-79页 | ·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动态 | 第75-78页 | ·土壤微生物量商(MBC/TOC)动态 | 第78-79页 | ·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量商的变异来源分析 | 第79页 | ·土壤腐殖质碳组成的变化 | 第79-90页 | ·土壤HA及其有效率的变化 | 第79-83页 | ·土壤FA及其有效率的变化 | 第83-87页 | ·土壤HA/FA的变化 | 第87-90页 | ·土壤有机碳库构成特点 | 第90-92页 | ·讨论 | 第92-94页 | ·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季节动态 | 第92-94页 |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 第94页 | ·小结 | 第94-96页 | 5 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96-117页 | ·土壤pH与土壤有机碳组分 | 第96-98页 | ·土壤pH | 第96-97页 | ·土壤pH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 | 第97-98页 | ·土壤温度与土壤有机碳组分 | 第98-100页 | ·土壤温度 | 第98-99页 | ·土壤温度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 | 第99-100页 | ·土壤全 N和速效氮与土壤有机碳组分 | 第100-105页 | ·土壤TN | 第100-101页 | ·土壤NH_4~+ | 第101-102页 | ·土壤NO_3~- | 第102-103页 | ·土壤全N和速效氮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 | 第103-105页 | ·土壤C/N与土壤有机碳组分 | 第105-107页 | ·土壤C/N | 第105-106页 | ·土壤C/N与土壤有机碳组分 | 第106-107页 |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组分 | 第107-111页 |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 第107-109页 | ·土壤纤维素酶活性 | 第109-110页 | ·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 | 第110-111页 | ·水稻植株固碳量与土壤有机碳组分 | 第111-112页 | ·讨论 | 第112-115页 | ·土壤pH动态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关系 | 第112页 | ·土壤温度动态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关系 | 第112-113页 | ·土壤 N素动态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关系 | 第113页 | ·土壤酶活性动态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关系 | 第113-114页 | ·水稻植株碳固定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关系 | 第114-115页 | ·小结 | 第115-117页 | 6 不同稻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 | 第117-133页 | ·CH_4排放动态 | 第117-120页 | ·CH_4排放通量的变化 | 第117-119页 | ·CH_4排放量 | 第119-120页 | ·CH_4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0-122页 | ·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 | 第120-121页 | ·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 | 第121-122页 | ·CO_2排放动态 | 第122-124页 | ·CO_2排放通量的变化 | 第122-124页 | ·CO_2排放量 | 第124页 | ·CO_2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4-126页 | ·CO_2排放通量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 | 第124-125页 | ·CO_2排放通量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 第125-126页 | ·土壤碳排放与水稻植株固碳量的相关分析 | 第126页 | ·土壤碳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分析 | 第126-127页 | ·讨论 | 第127-131页 | ·稻田CH_4和CO_2排放动态 | 第127-128页 | ·CH_4排放的影响因素 | 第128-129页 | ·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 | 第129-130页 | ·水稻植株的碳固定对CH_4和CO_2的影响 | 第130页 | ·稻田养鸭对CH_4和CO_2排放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间歇灌溉对CH_4和CO_2排放的影响 | 第131页 | ·小结 | 第131-133页 | 7 有机碳组分变化的相关性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 第133-147页 | ·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 | 第133-135页 | ·常规淹水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 | 第133-134页 | ·稻鸭共作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 | 第134-135页 | ·间歇灌溉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 | 第135页 | ·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 第135-140页 | ·有机碳组分有效响应指数(ECRI)法分析思路 | 第135-136页 | ·有机碳组分响应指数CRI和有效响应指数ECRI | 第136-137页 | ·有机碳组分的变异系数CV和有效变异系数ECV | 第137-138页 |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有机碳组分的ECRI和CSI | 第138-139页 | ·不同处理有机碳组分的ECRI和CSI | 第139-140页 | ·有机碳组分对敏感指数(CSI)的效应 | 第140页 | ·基于ECRI的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相关分析 | 第140-142页 | ·有机碳组分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 | 第142-143页 | ·讨论 | 第143-145页 | ·小结 | 第145-147页 | 8 全文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147-155页 | ·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 | 第147-153页 | ·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植株的碳固定 | 第147页 | ·不同栽培模式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数量特征和动态 | 第147-148页 | ·不同栽培模式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因素 | 第148页 | ·不同栽培模式对稻田碳排放的影响机制 | 第148-149页 | ·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和变化的敏感性 | 第149页 | ·稻田植株碳固定、土壤碳排放及有机碳组分之间的相关性 | 第149-150页 | ·土壤有机碳组分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 第150页 | ·不同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碳循环过程特点 | 第150-153页 |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 第153-154页 |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第154-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6-177页 | 致谢 | 第177页 |
|
|
|
|
论文编号BS588527,这篇论文共177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61.9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8.5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