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缘由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概述 | 第14-23页 |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产生和发展 | 第14-17页 |
2.1.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4-15页 |
2.1.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2.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2.2.1 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 第17-18页 |
2.2.2 劳动是人与自然物质交换的纽带 | 第18-19页 |
2.2.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第19-20页 |
2.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特征 | 第20-23页 |
2.3.1 人化自然的思想 | 第20-21页 |
2.3.2 在处理人、自然、社会的问题上体现了整体性的原则 | 第21页 |
2.3.3 在处理人、自然、社会的问题上体现了人本性的原则 | 第21-23页 |
第3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23-29页 |
3.1.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3.1.1 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23-24页 |
3.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 | 第24页 |
3.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 第24-27页 |
3.2.1 生态环境形式依然严峻 | 第24-25页 |
3.2.2 经济发展模式尚未出现根本性转变 | 第25-26页 |
3.2.3 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存在缺陷 | 第26-27页 |
3.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 第27-29页 |
3.3.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基础 | 第27-28页 |
3.3.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丰富和发展 | 第28-29页 |
第4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 第29-33页 |
4.1 追求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 | 第29-31页 |
4.1.1 经济发展需要有创新作为驱动力 | 第29-30页 |
4.1.2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第30-31页 |
4.2 追求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 第31-33页 |
4.2.1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 第31页 |
4.2.2 崇尚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 | 第31-33页 |
第5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第33-40页 |
5.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启示 | 第33-36页 |
5.1.1 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 第33-34页 |
5.1.2 生态文明建设要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 | 第34-35页 |
5.1.3 生态文明建设要吸取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第35-36页 |
5.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启示 | 第36-40页 |
5.2.1 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 | 第36-37页 |
5.2.2 把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 | 第37-38页 |
5.2.3 把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 | 第38-39页 |
5.2.4 把生态文明融入社会建设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