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1.1 海带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1 植物学性状研究 | 第10页 |
1.1.2 主要营养成分 | 第10页 |
1.1.3 生理功用研究 | 第10-11页 |
1.1.4 开发利用前景 | 第11页 |
1.2 岩藻聚糖硫酸酯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2.2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生物学功能 | 第12-15页 |
1.3 胃溃疡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1 胃溃疡的病因 | 第15-16页 |
1.3.2 治疗胃溃疡药物 | 第16-17页 |
1.3.3 多糖治疗胃溃疡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课题意义 | 第18-19页 |
2 岩藻聚糖硫酸酯制备 | 第19-25页 |
2.1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19-20页 |
2.1.1 材料 | 第19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2.2 方法 | 第20-21页 |
2.2.1 自由基氧化降解法制备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 | 第20页 |
2.2.2 单糖组成测定 | 第20页 |
2.2.3 分子量以及总糖测定 | 第20-21页 |
2.2.4 红外光谱(IR-Spectra)分析糖链结构 | 第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5页 |
2.3.1 单糖组成 | 第21页 |
2.3.2 分子量测定结果 | 第21-23页 |
2.3.3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 第23-25页 |
3 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应激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 | 第25-34页 |
3.1 材料、试剂、仪器 | 第25页 |
3.1.1 材料 | 第25页 |
3.1.2 试剂 | 第25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3.2.1 试剂配制 | 第25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25-27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7-32页 |
3.3.1 胃溃疡出血情况结果 | 第27页 |
3.3.2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大鼠酒精性胃溃疡抑制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3 酒精损伤的大鼠胃粘膜病理形态观察 | 第28-29页 |
3.3.4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酒精损伤大鼠胃液酸度、酶活力、MDA及 PGE2 的影响 | 第29-32页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4 岩藻聚糖硫酸酯对慢性胃溃疡的辅助治疗作用 | 第34-42页 |
4.1 材料、试剂、仪器 | 第34页 |
4.1.1 材料 | 第34页 |
4.1.2 试剂 | 第34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4.2.1 试剂配制 | 第34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34-36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36-41页 |
4.3.1 器官指数 | 第36-37页 |
4.3.2 胃组织形态观察 | 第37-38页 |
4.3.3 慢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病理形态观察 | 第38-39页 |
4.3.4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酒精损伤大鼠胃部 T-SOD 活力影响 | 第39页 |
4.3.5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酒精损伤大鼠胃部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6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酒精损伤大鼠胃部 NO 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4.3.7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酒精损伤大鼠胃部 MPO 活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5 小结 | 第42-43页 |
6 创新点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 | 第50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