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余杭西坞里村为例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低碳时代的到来 | 第9-10页 | 1.1.2 乡村旅游的兴起 | 第10页 | 1.1.3 低碳乡村景观建设是必然趋势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及基础理论研究 | 第19-26页 | 2.1 低碳相关概念及辨析 | 第19-20页 | 2.1.1 低碳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低碳内涵的延伸 | 第19页 | 2.1.3 低碳与零碳 | 第19-20页 | 2.1.4 碳汇的概念 | 第20页 | 2.2 低碳景观相关概念及辨析 | 第20-22页 | 2.2.1 低碳景观的概念 | 第20页 | 2.2.2 生态景观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3 低碳景观与生态景观的区别 | 第21页 | 2.2.4 低碳景观特征 | 第21-22页 | 2.3 乡村景观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2.3.1 乡村景观的概念 | 第22-23页 | 2.3.2 乡村景观的特征 | 第23页 | 2.3.3 乡村景观的分类 | 第23-24页 | 2.4 乡村景观碳足迹计算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2.4.1 碳足迹的概念 | 第24页 | 2.4.2 碳足迹的计算方法概述 | 第24-25页 | 2.4.3 乡村景观碳足迹的概念及其计算的意义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相关案例分析 | 第26-30页 | 3.1 宁波市滕头村 | 第26-28页 | 3.2 彭州市大坪村 | 第28-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低碳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 第30-50页 | 4.1 低碳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框架 | 第30页 | 4.2 低碳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 第30-31页 | 4.2.1 加强低碳技术运用,控制碳排放 | 第30页 | 4.2.2 低碳景观材料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 | 第30-31页 | 4.2.3 保护生态景观环境,増加植物碳汇能力 | 第31页 | 4.2.4 加强低碳布局,选择特色低碳景观设施 | 第31页 | 4.3 低碳乡村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 第31-49页 | 4.3.1 乡村景观低碳化功能布局规划设计 | 第31-32页 | 4.3.2 乡村景观低碳化项目设施规划设计 | 第32-33页 | 4.3.3 乡村低碳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 第33-37页 | 4.3.4 乡村低碳能源供给规划设计 | 第37-38页 | 4.3.5 乡村低碳资源利用规划设计 | 第38-39页 | 4.3.6 乡村低碳废弃物处理规划设计 | 第39-40页 | 4.3.7 乡村低碳建筑规划设计 | 第40-46页 | 4.3.8 乡村低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 第46-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实践案例——余杭西坞里村低碳景观设计 | 第50-68页 | 5.1 余杭西坞里村基本概况 | 第50-51页 | 5.1.1 区位概况 | 第50页 | 5.1.2 场地概况 | 第50-51页 | 5.1.3 项目背景 | 第51页 | 5.2 总体定位 | 第51页 | 5.3 余杭西坞里村低碳景观规划设计 | 第51-67页 | 5.3.1 乡村景观低碳化功能布局规划设计 | 第51-53页 | 5.3.2 乡村景观低碳化项目设施规划设计 | 第53-55页 | 5.3.3 余杭西坞里村低碳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 第55-56页 | 5.3.4 余杭西坞里村低碳能源供给规划设计 | 第56-57页 | 5.3.5 余杭西坞里村低碳资源利用规划设计 | 第57-60页 | 5.3.6 余杭西坞里村低碳废弃物处理规划设计 | 第60-61页 | 5.3.7 余杭西坞里村低碳建筑规划设计 | 第61-63页 | 5.3.8 余杭西坞里村低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 第63-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余杭西坞里村低碳景观方案碳排放计算 | 第68-80页 | 6.1 碳足迹计算条件 | 第68页 | 6.2 碳足迹计算方法 | 第68-69页 | 6.3 规划设计前碳足迹计算 | 第69-72页 | 6.4 规划设计后方案的碳足迹计算 | 第72-77页 | 6.5 规划设计前后碳足迹对比分析 | 第77-7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7.1 结论 | 第80页 | 7.2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附录 | 第87-91页 | 个人简介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