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1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9-42页 |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制约瓶颈 | 第19-26页 |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 第19-22页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 | 第22-26页 |
·我国自主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 第26-33页 |
·发明专利数量少,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数量更少 | 第27-28页 |
·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 第28-29页 |
·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严重匮乏 | 第29-30页 |
·学术论文数量增长快,学术影响力不高 | 第30-31页 |
·科技投入总量和强度不足 | 第31-33页 |
·面向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功能 | 第33-37页 |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 第33-34页 |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 | 第34-35页 |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 | 第35-36页 |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举措 | 第36-37页 |
·研究意义与研究设计 | 第37-40页 |
·研究意义 | 第37-39页 |
·研究设计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2章 区域创新系统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42-64页 |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与分类研究 | 第42-47页 |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研究 | 第42-45页 |
·区域创新系统的分析研究 | 第45-47页 |
·区域创新系统的参与主体研究 | 第47-49页 |
·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要素研究 | 第49-56页 |
·区域创新系统的环境研究 | 第56-59页 |
·区域创新系统的政策研究 | 第59-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3章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 | 第64-95页 |
·技术创新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65-73页 |
·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解 | 第65-69页 |
·国内学者对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讨论 | 第69-71页 |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结构要素 | 第71-73页 |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理论构建 | 第73-81页 |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原则 | 第73-75页 |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 | 第75-81页 |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实证筛选 | 第81-94页 |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专家咨询 | 第81-83页 |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 第83-88页 |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88-90页 |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鉴别力分析 | 第90-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4章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 第95-133页 |
·评价指标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95-102页 |
·评价指标的数据采集 | 第96-99页 |
·评价指标的数据处理 | 第99-102页 |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实际评价 | 第102-118页 |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103-104页 |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104-105页 |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 第105-108页 |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108-110页 |
·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 | 第110-118页 |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判别分析 | 第118-127页 |
·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聚类分析 | 第118-120页 |
·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判别分析 | 第120-127页 |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子与支撑体系研究 | 第127-131页 |
·实证调查方法与对象 | 第127-128页 |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128-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5章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设计研究 | 第133-160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 第133-137页 |
·有利于培育区域自主创新的环境 | 第133-134页 |
·有利于激活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 | 第134-135页 |
·有利于提升产业技术层次 | 第135-136页 |
·有利于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第136-137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137-140页 |
·系统开放原则 | 第137-138页 |
·共享协作原则 | 第138页 |
·激励竞争原则 | 第138-139页 |
·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 | 第139-140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内容 | 第140-146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 第140-141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141-146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设计 | 第146-158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 第146-150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 | 第150-158页 |
·本章小结 | 第158-160页 |
第6章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研究 | 第160-189页 |
·我国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60-166页 |
·我国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161-163页 |
·我国创新服务机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63-166页 |
·发达国家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特点与借鉴作用 | 第166-170页 |
·发达国家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特点 | 第166-168页 |
·发达国家创新服务机构发展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 第168-170页 |
·我国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设计 | 第170-175页 |
·我国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设计 | 第170-172页 |
·我国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设计 | 第172-175页 |
·浙江省创新服务机构发展的问卷调查与对策研究 | 第175-187页 |
·浙江省创新服务机构发展的实证调查 | 第176-180页 |
·加快浙江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 第180-187页 |
·本章小结 | 第187-189页 |
第7章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建设研究 | 第189-215页 |
·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对自主创新的作用研究 | 第189-197页 |
·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现状总体分析 | 第189-191页 |
·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与配置的特点分析 | 第191-196页 |
·我国R&D人才对自主创新的作用研究 | 第196-197页 |
·国外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建设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 第197-204页 |
·实施人才资源开发优先投入战略 | 第198-199页 |
·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使用和管理 | 第199-200页 |
·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训和教育体系 | 第200-201页 |
·实施灵活的政策措施争夺海外人才 | 第201-202页 |
·建立和完善高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 第202-204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建设的重点 | 第204-208页 |
·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 | 第204-205页 |
·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公共服务体系 | 第205-206页 |
·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保障体系 | 第206页 |
·建立健全人才开发法规政策体系 | 第206-207页 |
·建立健全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 | 第207-208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浙江区域创新人才开发对策研究 | 第208-214页 |
·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意识,提高教育投入强度 | 第208-210页 |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资源开发激励机制 | 第210页 |
·强化“争夺人才”意识,广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 第210-211页 |
·加强产业技术工人开发力度,提高产业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 | 第211-212页 |
·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领军人才开发力度 | 第212-214页 |
·本章小结 | 第214-215页 |
第8章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业投资体系建设研究 | 第215-236页 |
·创业投资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 | 第215-219页 |
·我国创业投资发展障碍因素的实证调查 | 第219-223页 |
·实证调查方法与对象 | 第219-220页 |
·实证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20-223页 |
·浙江省创业投资发展现状研究 | 第223-228页 |
·创业投资机构注册资本及运作资本 | 第224页 |
·创业投资机构的人力资源 | 第224页 |
·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特点 | 第224-225页 |
·创业投资机构的退出路径 | 第225页 |
·浙江省区域创业投资的发展特点 | 第225-227页 |
·制约浙江省创业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227-228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浙江区域创业投资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 第228-235页 |
·降低企业市场准入门槛 | 第229-230页 |
·制定出台创业投资的优惠政策 | 第230-231页 |
·积极探索和发展有限合伙制 | 第231-233页 |
·完善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 | 第23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235-236页 |
第9章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法规政策体系建设研究 | 第236-262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科技投入政策研究 | 第237-249页 |
·我国科技投入总量与结构分析 | 第237-241页 |
·我国R&D投入对区域自主创新的作用研究 | 第241-246页 |
·促进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科技投入政策措施研究 | 第246-249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研究 | 第249-251页 |
·加强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 | 第249-250页 |
·引导和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支持自主创新 | 第250页 |
·加快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 第250-251页 |
·积极推动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创新 | 第251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研究 | 第251-255页 |
·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 | 第252页 |
·国外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成功经验 | 第252-254页 |
·通过政府采购促进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 第254-255页 |
·基于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 | 第255-260页 |
·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强化型评价模式 | 第257-258页 |
·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机制 | 第258-259页 |
·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 | 第259页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的培养 | 第259-260页 |
·本章小结 | 第260-262页 |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62-266页 |
·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262-264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64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264-266页 |
致谢 | 第266-267页 |
参考文献 | 第267-272页 |
附录 | 第272-27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