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1 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对抚育间伐的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2.1 抚育间伐发展简史 | 第13-15页 |
1.2.2 抚育间伐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 第15-17页 |
1.3 国内外光合特性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抚育间伐后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环境因子的日变化 | 第18页 |
1.4.2 抚育间伐后华山松光合特性的日变化 | 第18-19页 |
1.4.3 抚育间伐后华山松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变化的关系研究 | 第19页 |
1.4.4 抚育间伐对红桦天然次生林环境因子的影响 | 第19页 |
1.4.5 抚育间伐后红桦光合特性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 | 第19页 |
1.4.6 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红桦Pn―A曲线的拟合 | 第19页 |
1.4.7 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红桦叶面积指数的测量及林分瞬时同化率测定 | 第19-20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1 华山松天然次生林光合特性测定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5.2 红桦天然次生林光合特性测定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2.1 旬阳坝林场概况 | 第21页 |
2.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火地塘教学实验林场概况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3.1 样地概况 | 第22-24页 |
3.1.1 华山松样地概况及群落特征 | 第22页 |
3.1.2 华山松天然次生林间伐强度的设定 | 第22-23页 |
3.1.4 红桦样地概况及群落特征 | 第23页 |
3.1.5 红桦天然次生林间伐强度的设定 | 第23-24页 |
3.2 取样与测定 | 第24-26页 |
3.2.1 小气候的测定 | 第24页 |
3.2.2 华山松光合特性日变化的测定 | 第24-25页 |
3.2.3 红桦光合特性日变化、季节变化及Pn-A曲线的测定 | 第25-26页 |
3.3 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7-40页 |
4.1 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山松林冠中部主要环境因子的日进程 | 第27-28页 |
4.2 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山松主要光合特性参数的日进程 | 第28-29页 |
4.3 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山松光合特性参数的差异比较 | 第29-30页 |
4.4 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山松针叶PN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 | 第30-31页 |
4.5 不同间伐强度下红桦天然次生林林冠层主要环境因子日进程 | 第31-32页 |
4.6 不同间伐强度下红桦天然次生林林冠层主要环境因子生长季内变化及差异 | 第32-34页 |
4.7 不同间伐强度下红桦天然次生林主要光合特参数性日进程 | 第34-35页 |
4.8 不同间伐强度下生长季内红桦天然次生林主要光合特性参数差异 | 第35-37页 |
4.9 不同间伐强度下红桦光合―光响应曲线拟合 | 第37-38页 |
4.10不同间伐强度下红桦天然次生林光合产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0-43页 |
5.1 抚育间伐对华山松天然次生林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5.2 抚育间伐对红桦天然次生林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5.2.1 间伐对红桦林冠层环境因子的影响 | 第41-42页 |
5.2.2 间伐对红桦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