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英文摘要 | 第14-17页 |
缩略词表 | 第17-18页 |
背景 | 第18-30页 |
1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及其功能基因研究 | 第18-30页 |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研究概况 | 第18-22页 |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对虾白斑综合症的病理特点 | 第19页 |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分离纯化 | 第19-22页 |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功能基因研究 | 第22-28页 |
·结构蛋白 | 第22-28页 |
·蛋白组学在WSSV病毒结构蛋白研究中的应用 | 第28-30页 |
第一部分 WSSV核衣壳蛋白VP51、VP60和VP76基因的鉴定 | 第30-70页 |
1 内容和意义 | 第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46页 |
·材料 | 第30-31页 |
·方法 | 第31-46页 |
·WSSV完整病毒和核衣壳的制备 | 第31-32页 |
·VP51、VP60和VP76的质谱分析 | 第32-33页 |
·计算机分析vp51、vp60和vp76基因 | 第33页 |
·vp51、vp60和vp76基因的反转录PCR分析 | 第33-35页 |
·vp51、vp60和vp76基因的cDNA末端快速扩增 | 第35-39页 |
·基因的体外表达和蛋白质纯化 | 第39-42页 |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2页 |
·不同方法处理完整病毒和核衣壳 | 第42-44页 |
·Western blot分析 | 第44-45页 |
·VP51、VP60和VP76的免疫电镜定位 | 第45页 |
·VP51、VP60和VP76的流式细胞仪定位分析 | 第45-46页 |
3 结果 | 第46-66页 |
·VP51、VP60和VP76的质谱鉴定 | 第46-50页 |
·vp51、vp60和vp76基因的结构 | 第50-52页 |
·vp51基因的结构 | 第50页 |
·vp60基因的结构 | 第50-51页 |
·vp76基因的结构 | 第51-52页 |
·vp51、vp60和vp76基因的时相转录分析 | 第52-55页 |
·vp51p、vp60p和vp76p基因在E.coli BL21中的表达和蛋白质纯化 | 第55-56页 |
·Western blot分析 | 第56-59页 |
·不同的方法处理完整病毒和核衣壳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59-62页 |
·VP51、VP60和VP76的免疫电镜定位 | 第62-65页 |
·VP51、VP60和VP76的流式细胞仪定位分析 | 第65-66页 |
4 讨论 | 第66-70页 |
第二部分 WSSV核衣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70-81页 |
1 内容和意义 | 第7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0-73页 |
·材料 | 第70-71页 |
·方法 | 第71-73页 |
·核衣壳蛋白的复性 | 第71页 |
·Far Western | 第71-73页 |
·免疫共沉淀 | 第73页 |
3 结果 | 第73-79页 |
·几种主要的核衣壳蛋白 | 第73-74页 |
·Far Western实验验证几种核衣壳蛋白的关系 | 第74-76页 |
·分析核衣壳蛋白荧光素标记效果 | 第76-77页 |
·免疫共沉淀 | 第77-79页 |
4 讨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录 | 第87-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