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乳糖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产酶研究 |
|
论文目录 |
|
1 引言 | 第1-15页 | 1.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1.2 国内外现状与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2.1 乳糖酶的微生物来源 | 第10页 | 1.2.2 关于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3 关于诱变育种及产酶优化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4 关于酶的分子生物学及工程菌 | 第13页 | 1.3 主要内容和总体目标 | 第13-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5-16页 | 2.1.1 试验菌株 | 第15页 | 2.1.2 主要培养基 | 第15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15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5-16页 | 2.2 主要试验方法 | 第16-19页 | 2.2.1 诱变选育和分离筛选工作方案 | 第16-17页 | 2.2.2 致死率的计算方法 | 第17页 | 2.2.3 正突变率的计算方法 | 第17页 | 2.2.4 高产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 第17页 | 2.2.5 乳糖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2.2.6 最佳培养基配方的确定 | 第18页 | 2.2.7 最佳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18-1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37页 | 3.1 乳糖酶高产菌株的诱变 | 第19-22页 | 3.1.1 紫外线诱变剂量的确定 | 第19页 | 3.1.2 γ射线诱变剂量的确定 | 第19-20页 | 3.1.3 诱变谱系 | 第20页 | 3.1.4 各轮诱变所得菌株产酶水平比较 | 第20页 | 3.1.5 突变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20-21页 | 3.1.6 出发菌株D_(2-26)和突变株UCo-3的产酶比较 | 第21-22页 | 3.1.7 突变株UCo-3的遗传稳定性 | 第22页 | 3.2 乳糖酶高产突变株与其出发菌株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 第22-24页 | 3.3 黑曲霉突变株 UCo-3产酶条件优化研究 | 第24-35页 | 3.3.1 不同碳源对产酶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2 不同浓度的果胶对UCo-3突变株产酶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3 不同培养时期加入果胶对UCo-3突变株产酶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4 不同氮源对产酶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5 培养基成分的正交试验 | 第28-30页 | 3.3.6 不同无机盐对产酶的影响 | 第30-32页 | 3.3.7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 | 第32页 | 3.3.8 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9 培养基起始pH对产酶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10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34页 | 3.3.11 装液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 黑曲霉突变菌株UCo-3发酵过程曲线 | 第35-37页 | 4 讨论 | 第37-41页 | 4.1 黑曲霉菌株诱变 | 第37页 | 4.1.1 紫外线诱变 | 第37页 | 4.1.2 Co~(60)γ射线诱变 | 第37页 | 4.2 出发菌株D_(2-26)与突变株UCo-3的比较 | 第37-38页 | 4.3 碳源对黑曲霉突变株UCo-3产酶的影响 | 第38页 | 4.4 高温乳糖酶的研究 | 第38-41页 | 4.4.1 高温乳糖酶的优点 | 第38-39页 | 4.4.2 高温乳糖酶的来源 | 第39页 | 4.4.3 开发高温乳糖酶的几点思考 | 第39-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作者简历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5页 | 高温乳糖酶产生菌株的诱变选育 | 第52-55页 |
|
|
|
|
论文编号BS1105995,这篇论文共55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9.2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7.5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