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于Pseudomonas sp.DS1001的聚己内酯解聚酶的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 |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PCL的结构和应用 | 第11-13页 | 1.2 PCL的微生物降解 | 第13-15页 | 1.2.1 PCL降解微生物 | 第13-14页 | 1.2.2 PCL降解酶 | 第14-15页 | 1.3 PCL解聚酶的结构 | 第15-16页 | 1.4 PCL降解机制 | 第16-17页 | 1.5 本论文立题依据 | 第17-19页 | 第二章 PCL解聚酶的分离纯化 | 第19-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19-20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2.2.1 PCL解聚酶活力的测定及酶活力单位的定义 | 第20页 | 2.2.2 PCL解聚酶粗酶液的制备 | 第20-21页 | 2.2.3 PCL解聚酶粗酶液的浓缩 | 第21页 | 2.2.4 PCL解聚酶的纯化 | 第21页 | 2.2.5 TCA沉淀 | 第21-22页 | 2.2.6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 第22页 | 2.2.7 PCL解聚酶的纯度及分子量测定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28页 | 2.3.1 制取粗酶液 | 第23页 | 2.3.2 PCL解聚酶的分离纯化 | 第23-27页 | 2.3.3 PCL解聚酶Ⅱ分子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4 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PCL解聚酶Ⅱ酶学性质的测定 | 第30-45页 | 3.1 实验药品 | 第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3.2.1 解聚酶Ⅱ最适反应温度的测定 | 第30页 | 3.2.2 解聚酶Ⅱ热稳定性的测定 | 第30页 | 3.2.3 解聚酶Ⅱ最适反应pH的测定 | 第30-31页 | 3.2.4 解聚酶Ⅱ的pH稳定性的测定 | 第31页 | 3.2.5 金属离子对解聚酶Ⅱ影响的检测 | 第31页 | 3.2.6 酶抑制剂对解聚酶Ⅱ影响的检测 | 第31页 | 3.2.7 有机溶剂对解聚酶Ⅱ影响的检测 | 第31-32页 | 3.2.8 底物特异性的测定 | 第32页 | 3.2.9 解聚酶Ⅱ“界面激活”效应的检测 | 第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3页 | 3.3.1 PCL解聚酶Ⅱ的最适反应温度 | 第32-33页 | 3.3.2 PCL解聚酶Ⅱ的热稳定性 | 第33-34页 | 3.3.3 PCL解聚酶Ⅱ的最适反应pH | 第34-35页 | 3.3.4 PCL解聚酶Ⅱ的pH稳定性 | 第35-36页 | 3.3.5 金属离子对PCL解聚酶Ⅱ活力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6 酶抑制剂对PCL解聚酶Ⅱ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7 有机试剂对PCL解聚酶Ⅱ的影响 | 第38页 | 3.3.8 PCL解聚酶Ⅱ的底物特异性 | 第38-41页 | 3.3.9 PCL解聚酶Ⅱ的“界面激活”效应 | 第41-43页 | 3.4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PCL解聚酶Ⅱ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45-65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4.1.1 实验菌株、质粒与载体 | 第45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45页 | 4.1.3 培养基与缓冲液 | 第45-46页 | 4.1.4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4.2.1 质谱MALDI-TOF-PMF检测 | 第46-47页 | 4.2.2 菌株DS1001全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7页 | 4.2.3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47-48页 | 4.2.4 异源表达重组菌的构建 | 第48页 | 4.2.5 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48页 | 4.2.6 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48页 | 4.2.7 目的蛋白序列分析及结构预测 | 第48-49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63页 | 4.3.1 PCL解聚酶Ⅱ的MALDI-TOF-PMF鉴定 | 第49-51页 | 4.3.2 pclase Ⅱ的克隆 | 第51-52页 | 4.3.3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52页 | 4.3.4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 | 第52-53页 | 4.3.5 pclase Ⅱ的异源表达 | 第53-54页 | 4.3.6 目的蛋白Pclase Ⅱ表达位置的检测 | 第54-55页 | 4.3.7 目的蛋白Pclase Ⅱ的分离纯化 | 第55页 | 4.3.8 Pclase Ⅱ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 第55-63页 | 4.4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PCL降解机制的探索 | 第65-72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65页 | 5.1.1 实验药品 | 第65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65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5.2.1 解聚酶对PCL的降解 | 第65页 | 5.2.2 降解产物的质谱分析 | 第65-66页 | 5.2.3 失重曲线的测定与SEM检测 | 第6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1页 | 5.3.1 PCL解聚酶对PCL底物的降解活性比较 | 第66-67页 | 5.3.2 PCL降解产物的测定 | 第67-69页 | 5.3.3 PCL膜片的降解失重曲线 | 第69-70页 | 5.3.4 PCL膜片降解后表面形态观察 | 第70-71页 | 5.4 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
|
|
论文编号BS2764796,这篇论文共78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7.3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9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