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3页 |
1.1 白桦脂醇与白桦脂酸概述 | 第12-14页 |
1.2 白桦脂醇与白桦脂酸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 第14-26页 |
1.2.1 白桦脂醇(1)与白桦脂酸(2)在A环上的结构修饰 | 第14-20页 |
1.2.2 白桦脂醇与白桦脂酸在C-3和C-28位上的结构修饰 | 第20-21页 |
1.2.3 白桦脂醇与白桦脂酸与药物偶联 | 第21-23页 |
1.2.4 端炔导入白桦脂醇与白桦脂酸 | 第23-24页 |
1.2.5 白桦脂醇与白桦脂酸在E环上做结构修饰 | 第24-25页 |
1.2.6 白桦脂醇与白桦脂酸在C-30位做结构修饰 | 第25-26页 |
1.3 本论文的立题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第二章 白桦树皮中白桦脂酸分离纯化和结晶溶剂的选择 | 第33-53页 |
2.1 白桦脂酸的来源 | 第33-36页 |
2.1.1 直接从植物中提取 | 第33页 |
2.1.2 由白桦脂醇为原料半合成制备白桦脂酸 | 第33-35页 |
2.1.3 通过微生物制取白桦脂酸 | 第35-36页 |
2.2 试剂与仪器 | 第36-37页 |
2.3 白桦树皮中白桦脂酸的分离纯化 | 第37-38页 |
2.3.1 白桦脂酸分离纯化小试 | 第37页 |
2.3.2 白桦脂酸分离纯化放大 | 第37-38页 |
2.4 白桦脂酸结晶溶剂的选择 | 第38-49页 |
2.4.1 白桦脂酸在四氢呋喃+水体系中溶解度的测定 | 第38-40页 |
2.4.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2页 |
2.4.3 白桦脂酸溶解度的模型关联 | 第42-46页 |
2.4.4 白桦脂酸重结晶溶剂的筛选 | 第46-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第三章 白桦脂醇与白桦脂酸C-30三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 第53-90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53-54页 |
3.2 试剂和仪器 | 第54-56页 |
3.3 白桦脂醇C-30三唑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56-58页 |
3.4 30-三唑取代白桦脂醇衍生物合成研究 | 第58-65页 |
3.4.1 3-乙酰基-30-三唑取代白桦脂醇衍生物合成机理 | 第58-59页 |
3.4.2 点击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9-65页 |
3.4.3 30-三唑取代白桦脂醇衍生物的合成(2-5a-5f) | 第65页 |
3.5 白桦脂酸C-30三唑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65-70页 |
3.5.1 30-溴代白桦脂酸(3-1)的合成 | 第65-66页 |
3.5.2 30-三唑取代白桦脂酸衍生物(3-2a-2f)的合成 | 第66-70页 |
3.6 C-30白桦脂醇与白桦脂酸三唑衍生物结构鉴定 | 第70-85页 |
3.6.1 化合物2-4a和3-1a的结构鉴定 | 第70-72页 |
3.6.2 C-30白桦脂醇与白桦脂酸三唑衍生物结构的表征 | 第72-85页 |
3.7 白桦脂醇与白桦脂酸C-30三唑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85-87页 |
3.7.1 实验材料 | 第85页 |
3.7.2 操作步骤 | 第85-86页 |
3.7.3 结果与讨论 | 第86-8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第四章 C-28白桦酰胺衍生物重排反应研究 | 第90-124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90-93页 |
4.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93-94页 |
4.3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94-96页 |
4.4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96-97页 |
4.5 C-28亚胺取代白桦脂醇衍生物结构鉴定 | 第97-100页 |
4.6 实验部分 | 第100-120页 |
4.6.1 路线的设计 | 第100页 |
4.6.2 试剂和仪器 | 第100-102页 |
4.6.3 3-乙酰基白桦脂酸的合成 | 第102-103页 |
4.6.4 3-乙酰基,28-白桦酰胺衍生物的合成 | 第103-105页 |
4.6.5 化合物4-2g单晶的培养 | 第105-106页 |
4.6.6 中间体和产物结构的表征 | 第106-12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4-126页 |
5.1 总结 | 第124-125页 |
5.2 展望 | 第125-126页 |
附录一 缩略语(Abbreviations) | 第126-128页 |
附录二 附图 | 第128-175页 |
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