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儒家慎独思想对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借鉴价值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 | 第11-15页 | (一) 国内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二) 国外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5-16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四、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传统儒家慎独思想内容概述 | 第17-25页 | 一、慎独字义探析 | 第17-18页 | 二、慎独思想的基本含义 | 第18-22页 | (一) 诚其本意,以心为贵 | 第18-19页 | (二) 表里如一,不欺他人 | 第19-20页 | (三) 慎隐慎微,谨于自省 | 第20-21页 | (四) 从始至终,孜孜追求 | 第21-22页 | 三、慎独思想的价值 | 第22-25页 | (一) 慎独思想的个人价值 | 第22-23页 | (二) 慎独思想的社会价值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内容概述 | 第25-32页 | 一、党性与党性修养 | 第25-29页 | (一)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 | 第25-26页 | (二) 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 第26-29页 | 二、当前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够,理想信念不坚定 | 第29-30页 | (二) 先锋模范意识淡薄,自我要求不高 | 第30页 | (三) 群众观念不牢,服务意识淡化 | 第30-31页 | (四) 工作缺乏进取心,形式主义抬头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慎独思想运用于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可能性研究 | 第32-44页 | 一、党性修养本身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 第32-37页 | (一) 修养一词富有中国特色 | 第32-33页 | (二) 党性修养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 第33-37页 | 二、慎独是古人修身之道的最高修养 | 第37-39页 | (一) 慎独是真正的为己之学 | 第37-38页 | (二) 慎独是最严格的自律 | 第38-39页 | (三) 慎独具有超越性意义 | 第39页 | 三、慎独思想与党性修养有共同之处 | 第39-44页 | (一) 承认修养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 第40页 | (二) 强调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第40-41页 | (三) 修养需要自我的批评与反省 | 第41-42页 | (四) 修养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慎独思想运用于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路径研究 | 第44-52页 | 一、对传统儒家慎独思想的不足进行现代性转化 | 第44-47页 | (一) 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 第44-45页 | (二) 内在修养与外在教育相结合 | 第45-46页 | (三) 明确标准和规矩 | 第46页 | (四) 重视业务能力培养 | 第46-47页 | 二、慎独思想的精华对加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启示 | 第47-52页 | (一) 坚定追求,百死不悔 | 第47-48页 | (二) 言行一致,内心坚定 | 第48-49页 | (三) 防微杜渐,慎隐慎微 | 第49-50页 | (四) 终身修养,慎始慎终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