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40页 |
第一章 生防微生物在防治稻瘟病中的应用 | 第16-24页 |
1 稻瘟病及其防治概述 | 第16-18页 |
1.1 病原物生物学特性 | 第16页 |
1.2 稻瘟病病害循环及发生条件 | 第16-17页 |
1.3 稻瘟病防治策略 | 第17-18页 |
1.3.1 农业防治 | 第17-18页 |
1.3.2 化学防治 | 第18页 |
1.3.3 生物防治 | 第18页 |
2 生防微生物在防治稻瘟病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2.1 真菌类生防微生物防治稻瘟病 | 第18-19页 |
2.2 细菌类生防微生物防治稻瘟病 | 第19-21页 |
3 生防微生物防治稻瘟病机制 | 第21-22页 |
3.1 竞争营养和空间 | 第21页 |
3.2 产生次生代谢产物 | 第21-22页 |
3.3 诱导水稻系统抗病性 | 第22页 |
4 展望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农用微生物菌剂剂型研究进展 | 第24-31页 |
1 农用微生物菌剂剂型概述 | 第24-25页 |
2 农用微生物杀菌剂剂型 | 第25-29页 |
2.1 水剂 | 第25页 |
2.2 粉剂 | 第25-26页 |
2.3 颗粒剂 | 第26页 |
2.4 可湿性粉剂 | 第26-27页 |
2.5 片剂 | 第27页 |
2.6 种衣剂 | 第27页 |
2.7 缓释剂 | 第27-28页 |
2.8 水分散粒剂 | 第28-29页 |
3 农用微生物杀菌剂面临问题与解决对策 | 第29-30页 |
4 本研究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40页 |
研究内容 | 第40-98页 |
第一章 生防菌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发酵工艺优化 | 第42-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1.1.1 供试生防菌株 | 第44页 |
1.1.2 病原菌菌株 | 第4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1.2.1 种子液制备 | 第44页 |
1.2.2 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生物学活性 | 第44页 |
1.2.3 基础培养基筛选 | 第44-45页 |
1.2.4 发酵培养基组分关键因子筛选 | 第45页 |
1.2.5 发酵条件关键因子筛选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 第45-46页 |
1.2.6 最陡爬坡试验设计 | 第46页 |
1.2.7 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 | 第46页 |
1.2.8 发酵液芽胞含量检测和无菌滤液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46页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6-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8页 |
2.1 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生物学特性 | 第47-48页 |
2.2 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培养基组分单因素筛选 | 第48页 |
2.3 培养基组分中的显著影响因子 | 第48-50页 |
2.4 培养基组分最陡爬坡试验结果 | 第50-51页 |
2.5 培养基组分的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 | 第51-54页 |
2.6 培养条件中的显著影响因子 | 第54页 |
2.7 培养条件中的最陡爬坡试验结果 | 第54-55页 |
2.8 培养条件中的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2.9 试验结果的发酵验证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59页 |
4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二章 生防菌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干悬浮剂加工及评价 | 第62-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8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64页 |
1.1.1 供试水稻品种 | 第64页 |
1.1.2 供试药剂 | 第64页 |
1.1.3 供试生防菌株 | 第64页 |
1.1.4 喷雾干燥机 | 第64页 |
1.1.5 干悬浮剂加工助剂 | 第64页 |
1.2 试验内容 | 第64-67页 |
1.2.1 发酵液制备 | 第64页 |
1.2.2 喷雾干燥组分关键因子筛选 | 第64-65页 |
1.2.3 最陡爬坡试验设计 | 第65页 |
1.2.4 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 | 第65页 |
1.2.5 喷头口径对喷雾干燥结果的影响 | 第65页 |
1.2.6 干悬浮剂中芽胞含量检测及工艺验证 | 第65页 |
1.2.7 干悬浮剂基本指标测定 | 第65-66页 |
1.2.8 干悬浮剂稳定性测定 | 第66页 |
1.2.9 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干悬浮剂对水稻安全性评价 | 第66-67页 |
1.2.10 田间防治试验 | 第67页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67-6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8-76页 |
2.1 喷雾条件中的显著影响因子 | 第68页 |
2.2 喷雾条件最陡爬坡试验结果 | 第68页 |
2.3 喷雾条件响应面分析的试验结果 | 第68-71页 |
2.4 喷头口径对喷雾干燥结果的影响 | 第71-72页 |
2.5 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干悬浮剂加工工艺验证 | 第72页 |
2.6 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干悬浮剂主要指标检测 | 第72-73页 |
2.7 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干悬浮剂室内存放稳定性 | 第73页 |
2.8 解淀粉芽胞杆菌干悬浮剂对水稻发芽的影响 | 第73-74页 |
2.9 解淀粉芽胞杆菌干悬浮剂对水稻种子根长和芽长的影响 | 第74-75页 |
2.10 解淀粉芽胞杆菌干悬浮剂对水稻秧苗根长和株高的影响 | 第75-76页 |
2.11 田间防治效果 | 第76页 |
3 讨论 | 第76-77页 |
4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第三章 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干悬浮剂防治稻瘟病机理初探 | 第82-9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84页 |
1.1.1 供试生防菌 | 第84页 |
1.1.2 供试病原菌 | 第84页 |
1.1.3 分子试验相关试剂 | 第84页 |
1.2 试验内容 | 第84-86页 |
1.2.1 JT84gfp~(rif)在水稻叶片上的定殖动态 | 第84页 |
1.2.2 干悬浮剂中脂肽类物质平板对峙试验 | 第84-85页 |
1.2.3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脂肽类抗生素检测 | 第85页 |
1.2.4 脂肽类物质合成基因克隆 | 第85-86页 |
1.2.5 伊枯草素家簇物质基因敲除载体构建 | 第86页 |
1.2.6 伊枯草素家簇物质基因敲除突变株构建 | 第86页 |
1.2.7 伊枯草素家簇物质基因敲除突变株对稻瘟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86页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8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6-94页 |
2.1 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定殖动态 | 第87页 |
2.2 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干悬浮剂室内对峙试验结果 | 第87-88页 |
2.3 脂肽类物质合成相关基因克隆及序列比对 | 第88-89页 |
2.4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干悬浮剂中脂肽类抗生素 | 第89-91页 |
2.5 伊枯草素家簇基因敲除突变株验证 | 第91-94页 |
2.6 伊枯草素家簇基因敲除突变株对稻瘟病菌抑菌活性 | 第94页 |
3 讨论 | 第94-95页 |
4 结论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全文总结 | 第98-100页 |
附录 | 第100-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