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目录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1-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 第11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1-12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2页 | ·一般资料分析 | 第12-14页 | ·影像学检查 | 第14-15页 | 2 治疗方法 | 第15-21页 | ·术前准备 | 第15页 | ·PT印组手术过程 | 第15-19页 | ·手术器械 | 第15-16页 | ·麻醉与体位 | 第16-17页 | ·穿刺定位 | 第17页 | ·椎间盘造影 | 第17-18页 | ·逐级扩张,建立工作通道 | 第18页 | ·置入椎间孔镜,摘除突出间盘 | 第18-19页 | ·开窗组手术过程 | 第19页 | ·两组术后处理 | 第19-20页 | ·中药辨证施治 | 第20页 | ·康复治疗 | 第20-2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观察指标 | 第21页 | ·临床疗效评价相关指标 | 第21页 | ·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 第21页 |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 第21页 | ·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 | 第21页 | ·统计学软件处理 | 第21-22页 | 4 结果 | 第22-31页 | ·随访实施与结果 | 第22页 | ·各项术前指标的对比 | 第22-24页 | ·各项术中指标的比较 | 第24-29页 | ·比较手术时间 | 第24页 | ·比较出血量 | 第24-25页 | ·比较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 | 第25-26页 | ·比较间盘切除量 | 第26页 | ·比较咬骨体积 | 第26-27页 | ·比较术后3月手术椎间隙高度改变 | 第27页 | ·比较并发症 | 第27-28页 | ·术后1月、3月随访VAS、ODI评分 | 第28-29页 | ·临床疗效的比较 | 第29页 | ·临床结果总结 | 第29-31页 | ·一般资料分析 | 第29页 | ·观察指标分析 | 第29-30页 | ·并发症分析 | 第30页 | ·总体疗效分析 | 第30-31页 | 5 讨论 | 第31-41页 | ·PTED与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差异 | 第31页 | ·PTED在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领域的优越性 | 第31-33页 | ·PTED与椎板间开窗术的操作差异 | 第33-34页 | ·PTED体位与入路分析 | 第34-35页 | ·PTED手术的操作技巧 | 第35-36页 | ·中医传统疗法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运用 | 第36-38页 | ·中药分期辨治 | 第36-37页 | ·针灸及其他理疗 | 第37-38页 | ·术后功能锻炼的分析 | 第38-39页 | ·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 第38页 | ·功能锻炼的原则 | 第38-39页 | ·影响两组手术疗效的因素 | 第39-41页 | 6 结论 | 第41-42页 | 7 问题与展望 | 第42-4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42页 | ·展望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件1:综述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进展 | 第47-65页 | 附件2:PT印组病例展示 | 第65-67页 | 附件3: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 第67-68页 | 附件4: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 | 第68-69页 | 附件5: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