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诱变新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
|
【农林园艺论文】作者:赵春芝 罗建新 张建成 赵春慧 江平 周俊 洪勇枫摘要综述国内外小麦诱变育种所取得的成就,简要介绍了石蜡油-EMS花粉诱变、离子束注入、花粉辐照和空间诱变新技术的诱变机理、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关键词石蜡油-EMS花粉诱变;离子束注入;花粉辐照;空间诱变;小麦育种;应用 小麦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和化学诱变剂诱导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或突变,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育成新的品种或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FAO/ IAEA,1985年),全世界诱变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共有70个。有些品种的种植面积很大,如苏联的新西北利亚67推广面积达300万hm2,成为一个突破性的适合西北利亚地区种植的春小麦品种;芬兰的Taava占该国硬粒小麦春小麦面积的65%;意大利育成的硬粒小麦品种Creso种植面积达45万hm2,约占该国硬粒小麦种植面积的1/3。此外,辐射育成的有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在1万份以上[1]。 我国小麦诱变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1966年以后相继育成了鄂麦6号、太辐1号等许多诱变品种,并创造出大量新的种质资源,为小麦高产稳产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使我国跨入了世界诱变育种的先进行列。据1983年不完全统计,已育成并在生产上利用的品种有51个,超过世界各国突变品种的总和,种植面积达300.0万~333.3万hm2,在生产上起了积极作用。在51个小麦品种中,直接利用突变体所育成的品种有44个,间接利用突变体所育成的品种有7个,其中山农辐63在1984年的种植面积达到120万hm2,鄂麦6号在1981年的种植面积超过了33.3万hm2,鲁滕1号在1975年的种植面积达到23.3万hm2以上,新曙光1号、宁麦3号、豫原1号、鄂麦9号最大种植面积也都超过20万hm2。原丰1号、金丰1号、郑六辐、原丰4号、小偃6号、烟农685等品种种植面积均在6.67万hm2以上。其余品种的种植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都具有其特殊利用价值[2]。 近1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