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县天然次生林的特点与改造措施
|
|
【农业电气化毕业论文】摘要阐述了天然次生林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介绍了次生林改造的概念与对象,并总结了天然次生林技术改造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天然次生林;形成原因;特点;地位;改造措施;重庆开县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山川秀美,生态舒适的宜居的森林开县,党的十七大做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森林工程,打造森林重庆,对加快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开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地,地处大巴山南麓,按原四川地貌区划系统,县境北部属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南部属台地岭谷区,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 626 m,最低海拔134 m。全县幅员面积39.6万hm2,其中林业用地23.21万hm2,有林地13.99万hm2,具备大面积造林绿化的地理、气候条件。在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中,承载着更为特殊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大力实施森林工程,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屏障,确保库区的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新开县,优化开放环境,推动开放型经济示范县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实现山区农民兴林致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开县的实际情况,到2012年,森林工程全面推进,森林业资源总量大幅增加,新造林2.77 hm2,全县13.99万hm2林地中有3.4万hm2次生林需要进行改造(主要是灌木林)。因此,在目标任务中,到2012年,开县次生林改造为3.33万hm2。现就开县天然次生林改造技术作一探讨。 1次生林的形成原因 1.1自然因素 次生林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各气候带的地带性植被不同,所形成的次生林也有明显的差别。开县北部山区的云、冷杉林破坏后,常形成山杨、桦木以及华山松、日本落叶松。在同一气候区内,不同生境条件下所形成的次生林也各具不同特征。树种的繁殖能力是影响次生林树种结构的决定性因子,当原生群落破坏后,繁殖能力弱的树种就会被排挤而消失,具有伐根萌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