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LIF联合PLF与单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比较研究
|
|
【临床中医学论文】作者:潘永飞,茅祖斌,陆军,张绍东,吴小涛,李永刚,孔翔飞,蒋赞利,庄苏阳【摘要】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联合后外侧融合(PLF)与单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78例接受脊柱融合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PLIF联合PLF组(n=40)和单纯PLIF组(n=38),随访24周,在不同的时间点观察所有病例的ODI指数、腰椎前凸角、节段前凸角、椎间隙高度、腰椎滑脱率及融合率,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内引流量、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78例均获得随访,PLIF联合PLF组与单纯PLIF组之间临床症状改善、腰椎前凸角、节段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滑脱率改善、两组间融合率和出血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LIF联合PLF组术后48 h内引流量较单纯PLIF组多(P<0.05),术后3 d切口疼痛程度大于单纯PLIF组(P<0.05)。结论: 联用或不联用PLF对椎弓根内固定下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融合率无明显影响,联用PLF可增加手术创伤。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后路椎体间融合; 后外侧植骨融合 脊柱融合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式,无论对于腰椎节段性失稳、滑脱,或者腰椎狭窄症需要广泛椎板减压可能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的患者,以及严重腰椎间盘源性腰痛需要行节段性融合的患者,脊柱融合都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融合方法包括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posterolateral fusion,PLF),其中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因可以通过单一切口达到椎管减压和椎体间融合双重目的而被更多骨科医师所接受,但是由于PLIF术式中对关节突的破坏,导致其原本具有的支撑及抗张力、剪力、扭力等作用的减弱或消失,后外侧的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在PLIF基础上加用PLF能否增加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及临床疗效,目
|
|
|
|
<<<<<全文未完>>>>> 全文字数约4474字
|
要阅读全文请先注册成VIP会员!详情请阅读会员专区!
VIP会员可以阅读全文, 欢迎加入VIP会员专区! 加入VIP会员步骤如下:
注册用户名→在线购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