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跨越时空的控诉——论新编歌仔戏《窦娥冤》的时间结构
|
|
【摄影论文范文】[摘要] 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创作演出的新编歌仔戏《窦娥冤》改编自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同名杂剧,但采取了迥异于原作的时间结构。本文从时序的变换、时序的变换和对主观心理时间的强调三个方面解析了该剧的时间结构,论说这样独特的时间结构突出了主题,强化了该剧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 新编歌仔戏《窦娥冤》 时间结构 时序 时间流速 心理时间 《窦娥冤》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由于它浓重的悲剧意味,再加上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 艺术 成就,历来备受推崇。不少剧作家都曾改编过这部作品,试图赋予原作更为丰富的意义。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创作演出的新编歌仔戏《窦娥冤》就是一部颇有新意的力作。 该剧采取了迥异于原作的时间结构,进一步挖掘原作中的信息,对原作的主题做出更为深刻、更具张力的阐释,强化了其悲剧意蕴。 笔者所说的时间结构,是指文艺作品叙事的时间结构,也就在是叙事过程中时间要素的组织方式。它包含两个层面:现实层面和审美层面。现实层面是事件的 自然 进程,即现实时间,它具有客观性,是固定不变的;审美层面则突破现实时间而体现审美时间。它是对现实时间的超越,是自由的时间。从更深层次上 分析 ,现实时间体现着“生命的延续性”,是作家叙事的基础,读者或观众可以在阅读或观赏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经验,通过收集整合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来把握现实时间,从而理解文艺作品;而审美时间是作者根据情节需要,摆脱现实时间的束缚,对事件 发展 过程的重新安排,它体现了作者的某种创作目的。因此,时间结构是我们解读文艺作品的重要视角。 新编歌仔戏《窦娥冤》将主题定位在窦娥的“一生冤”,即“三岁失母,七岁被卖,十九丧夫,廿遭刑宪”。为了表现这一主题,作者巧妙地运用叙事策略和写作技巧,使整部作品在时间结构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征:突出审美时间。关于这一特征,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作者对素材时序的改变;二是在叙事过程中对时间流速的调整;三是对主观心理时间的强调。本文将从上述的三个方面分析新编歌仔戏《窦娥冤》的时间结构,谈谈自
|
|
|
|
<<<<<全文未完>>>>> 全文字数约5595字
|
要阅读全文请先注册成VIP会员!详情请阅读会员专区!
VIP会员可以阅读全文, 欢迎加入VIP会员专区! 加入VIP会员步骤如下:
注册用户名→在线购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