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从寿险公司产品结构演变角度看 | 第13-14页 |
1.2.2 从影响寿险公司产品结构因素角度看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我国寿险公司产品结构发展状况 | 第17-26页 |
2.1 我国寿险公司产品结构演变历程 | 第17-20页 |
2.1.1 恢复发展期(1979年-1995年) | 第17页 |
2.1.2 第一次调整发展期(1996年-2007年) | 第17-18页 |
2.1.3 第二次调整发展期(2008年-2015年) | 第18-19页 |
2.1.4 第三次调整发展期(2016年-今) | 第19-20页 |
2.2 我国寿险公司产品结构现状 | 第20-24页 |
2.2.1 我国寿险市场整体产品结构现状 | 第20-22页 |
2.2.2 我国大型及中小型寿险公司产品结构现状 | 第22-23页 |
2.2.3 我国中资及外资保险公司产品结构现状 | 第23-24页 |
2.3 我国寿险公司产品结构的问题 | 第24-26页 |
2.3.1 过度透支保险资源 | 第24页 |
2.3.2 过度依赖资产驱动负债的经营模式 | 第24页 |
2.3.3 损害保险业的形象 | 第24-26页 |
第3章 我国寿险公司产品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26-35页 |
3.1 关于寿险公司产品结构的相关理论 | 第26-27页 |
3.1.1 寿险产品供求理论 | 第26页 |
3.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 第26页 |
3.1.3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第26-27页 |
3.2 寿险公司产品结构的影响因素——需求端 | 第27-32页 |
3.2.1 经济因素 | 第27-31页 |
3.2.2 社会及文化因素 | 第31-32页 |
3.3 寿险公司产品结构影响因素——供给端 | 第32-35页 |
3.3.1 公司实力 | 第32页 |
3.3.2 资本结构 | 第32-33页 |
3.3.3 负债驱动因素 | 第33页 |
3.3.4 资产驱动因素 | 第33页 |
3.3.5 费用因素 | 第33页 |
3.3.6 偿债能力因素 | 第33-34页 |
3.3.7 业务增长能力因素 | 第34页 |
3.3.8 经营稳健因素 | 第34-35页 |
第4章 我国寿险公司产品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5页 |
4.1 样本及变量的选择 | 第35-37页 |
4.1.1 样本的选取 | 第35页 |
4.1.2 变量的选取 | 第35-37页 |
4.2 回归估计模型的筛选 | 第37-38页 |
4.3 模型异方差、序列相关性、截面相关性检验及估计程序选择 | 第38页 |
4.4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第38-45页 |
4.4.1 模型1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4.4.2 模型2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4.4.3 模型3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2页 |
4.4.4 模型4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4.4.5 模型5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3页 |
4.4.6 模型6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4.4.7 模型7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5-47页 |
5.1 结论 | 第45页 |
5.1.1 影响偏投资型与偏保障型寿险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的因素存在差异 | 第45页 |
5.1.2 影响大型及中小型寿险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的因素存在差异 | 第45页 |
5.1.3 影响中资及外资寿险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的因素存在差异 | 第45页 |
5.2 建议 | 第45-47页 |
5.2.1 完善金融法规,改革监管部门权责 | 第45-46页 |
5.2.2 保险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保险业姓保 | 第46页 |
5.2.3 监管部门要多措并举抓好监管、防好风险 | 第46页 |
5.2.4 寿险公司的发展模式要变“单轮驱动”为“双轮驱动”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表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页 |